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32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24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26篇
理论方法论   299篇
综合类   6792篇
社会学   107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60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468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112.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就要注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这需要我们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  相似文献   
113.
礼貌原则与女性交际语言风格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礼貌原则的遵守中 ,女性表现出较男性更大的优势。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也更善于使用礼貌语言 ,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4.
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本文探讨了英语学习策略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意义,并对摹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5.
杨秋芬 《职业时空》2008,4(4):136-136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与重视。特别是在受到"数量与质量如何均衡发展"的问题严重困扰的外语教育界,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输送具有强大竞争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依赖、渗透关系,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6.
招呼语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口语.在中国,招呼语的得体使用已成为个人修养和风度的标志,并能够使运用人维系正常的社交关系.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社会招呼语的类型和招呼语运用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招呼语所显现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它在日常交际中不可忽视的沟通功能.  相似文献   
117.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听话、说话综合起来的一个概念,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表达是基础,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8.
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话语风格三个方面对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男女两性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身势、面部表情、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大小及话语方式与策略上的不同,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9.
新礼貌运动     
罗克 《现代交际》2004,(10):8-9
~~新礼貌运动@罗克  相似文献   
120.
文化多元化语境下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平台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的发展是历史事实,在21世纪的今天,多元化共存不仅是现实,而且是历史趋势,是未来化存在和发展的方式。面对这一各种化共存相互冲击影响的大趋势,本着重探讨当代中国先进化如何保持本土化,如何对待外来化,如何在这两之间找到契合点,以确立多元化并存时代的中国当代先进化的定位,构筑其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