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65篇
丛书文集   581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2962篇
社会学   2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受事 施事 vp"型主谓谓语句的形成和使用受到句法、篇章的制约.在句法上有强调、突出受事主语和强调、突出补语成分的作用.在篇章中,受事主语有衔接连贯、对比和开启下文的作用,衔接连贯的受事主语能够使文气顺畅;对比的受事主语带有话题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受事主语可以使主题统一;施事主语有对比强调和开启下文的作用,对比强调的施事主语带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开启下文的施事主语起到主题统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着重介绍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常见毛病,并从词汇、语法、文体及文化影响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对如何克服这些毛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3.
64.
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相关程度的实证研究 ,并对这些研究作了分类 ;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论述了普遍语法对克服语言僵化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认为普遍语法中“原则与参数”理论、“正面数据”等内容对二语参数的设置具有较强的激活功能 ,并认为“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和“输入假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话是汉语发展变化最快的方言。北京话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轻音(包括轻声和语句轻音)是极为重要的形式标志和变化动因。本文就北京话轻音和语法化相关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指出北京话构词后缀的产生、虚词的虚化都与轻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宜春话有一个将来时态助词“格”。它可以放在动词、形容词、少数名词、数量词之后,表示事件即将发生。“格”具有离散功能,可看做离散标志。“格”字句常表意愿、推测、提醒、警告。“格”的本字是“去”。  相似文献   
67.
惯用语是口语中表达整体意思的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语言当中,以简短的形式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认为“大 NP”结构中的“大”是表示事物突显性的标记词。从空间维度词到标记词,“大”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隐喻在这个过程中显示了作为词义引申触媒的作用和作为人类重要认知工具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介宾短语”的教学与思考袁淑琴由于语法体系不一和学术见解的差异,介宾短语呈现出许多复杂的情况,无论在高等学校文科还是中学语法知识教学中,都是发生疑难和错误较多的问题之一,常常困扰着教学双方.为了使学生学好弄懂这部分内容,我们重视介绍“介宾短语”学术观...  相似文献   
70.
《技法理论》作为师专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因习惯认识而仅涵纳透视学和解剖学。本文认为《技法理论》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具有中介性质的课程,是从语法意义上对造型艺术的技术法则作系统研究的学科,其内容还应包涵一切基础课程的更加深广的理论层面的问题的阐述,而把素描理论、色彩学、构图学纳入其重要范畴,并保证教学实施,从而建设完整的《技法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