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5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3191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此研究基于戴炜栋等的网络环境下的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环境框架和Pmvio提出的双码理论,从Laufer和Hulstijn的可以将词汇附带习得进行量化的投入量假设出发,结合网络环境下阅读特点,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验证网络环境自然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网络环境下,投入量大的阅读任务比投入量小的阅读任务更能促进词汇附带习得;“投入量”指数大的阅读任务对学习者词汇知识的保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32.
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入手,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语回应中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这一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类型,并分析导致语用迁移的因素,从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233.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34.
语用原则视域下的情态隐喻及其客观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礼德的情态隐喻有一种主观命题客观化的交际取向,它表达了一种说"肯定"即"主观"时实际上意味着"客观"即"不肯定的"含义.Zipf的省力原则为霍恩的Q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加上莱文森的数量原则的充实,使得我们有可能从语用的角度来阐释交际中情态隐喻"说是而非"的客观化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35.
跟一般的提问相比,机构语境下的提问有更多的特殊性,即语境顺应的行为特点和策略。以往的研究多为传媒学和新闻学视角,对机构语境下提问的语用特点少有解释力。本文以近两年俄罗斯总统记者招待会上记者的提问语为对象,力求对论题作出全新的语用阐释。  相似文献   
236.
文章以信疑假设和交际意图理论为指导,对规则特殊疑问句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规则特殊疑问句的形式与意义存在着对应关系;说话者的认知状态和交际意图为研究特殊疑问句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提供了理据;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在特殊疑问句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7.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别说"常在话轮的开头或中间,有多个语用变体。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确认"标示着听话人和说话人认知倾向的一致性,"标异"标示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倾向的不一致,表现出强烈的语用主观性。话语标记"别说"语法化于"不用说"义,与它同义的"甭说"也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不用说"还在语法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38.
在言语交际中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是言语交际学、语用学和修辞学研究的核心课题,而言语行为可大致分为非冲突类和冲突类。语用学研究者提出了若干语用原则来解释各种言语行为,但这些语用原则只能解释或部分解释非冲突类言语交际。因此,我们从言语交际学、语用学和修辞学的角度提出了能解释各种类型言语交际的"恰当原则"。  相似文献   
239.
本文从词汇语用学角度,运用礼貌、面子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人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随便"一词所表现出来的"真随便"与"假随便",得出结论,即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对方的性格、喜好、情绪、需求,以及彼此的身份地位和亲疏关系等因素,采用最佳的语用策略,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40.
人们在利用网络聊天软件与别人聊天的时候,说的一句"在吗",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于所问的"在吗"有什么作用?而"在吗"?这句话本身有什么特点?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在收到"在吗"这一信息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本文欲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这些语言的要素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