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已从纯粹的思辨转向了运用,这是一种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转喻的研究同样也需要顺应这一研究潮流。对转喻和转喻理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本目的在于为转喻研究的深化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语境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影响和制约语义,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境对意义理解具有制约、解释作用。因此,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  相似文献   
83.
商标的语用意义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翻译的准确性在于把握其语用意义.文章主要从语用学和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跨文化语境下商标语用意义的异同及其对语用等效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视角探讨其成因、分类、结构及消解等。本文拟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歧义现象的成因、消解途径,并以借而用之的语用观将歧义的主观使用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歧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5.
研究词的内部形式对于研究词义的发展和演变、词典的编纂、语言的规范化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释了两个较易混淆的语义学术语——词的内部形式和构词理据,分析了词的内部形式的产生原因和过程,并对汉语中词的内部形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86.
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和用新文本作准确再现.然而,文本的意义受作者、文化系统、读者等多方面的制约,具有自身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理解上的多重含义性.本文以人物形象,包括动作、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几方面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叙事学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如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有关成分的意义,并以不同的视角对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准确恰当地译成目标语,达到与原文的动态等效.  相似文献   
87.
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属性和语言研究的一种视野,理据性可以从语用角度考察,这样做有助于解决语言理据的历时存在与经验考证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理据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8.
从构式语法化入手,可以探寻汉语"加以"类乏词义结构的历时嬗演过程及其形成的认知理据。"加以"的语法化域是表"转移"义的构式"S+加+N1+以+N2",其构式语法化的路径大抵为:S+加+N1+以+N2>S+加+之+以+N>S+加以+N>S+加以+V。研究发现,"加以"是构式语法化的产物,发生理据和经验理据共同促动了这类结构的浮现。  相似文献   
89.
理据是确定词的音义关系的依据。明清俗语辞书中关于词的理据研究的内容较多,值得学界重视。明清俗语辞书中的理据研究的特点是关注词的社会性、注重分析复合词的理据、批评流俗词源;其研究分别是从字义、语音、同源词与事物属性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其不足是存在一些缺失与存疑的情况。  相似文献   
90.
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式作为形式-意义/功能的配对体是规约化的产物,具有抽象程度的差异。构式为词汇的组合提供框架语义,而具体词汇提供微观语义内容。构式和动词的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动词适配说"来解释:动词进入构式是一个"再语境化"的过程,动词和构式的句法语义兼容即适配,冲突则需要压制加以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