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7 毫秒
941.
942.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旅游词语汉英词义表达方式呈现多样性、同一意义词语表达数目不等;旅游术语、谚语、俗语以及含有隐喻的词语都受到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表达方式呈现特殊性。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研究汉英词语之间的异同,并揭示其内在理据。  相似文献   
943.
汉语复合词扩展有三种情形:词素分离后分别扩展、词素之间插入形式单位造成的扩展和带否定词的扩展,每一种情形又可分为常规和超常,常规和超常各自又有很多小类;常规扩展理据丰富,功能多样;超常扩展表现各异,成因复杂,典型性级差明显;规范化的重点是文艺创作中的语言使用。  相似文献   
944.
实体概念与词的交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的思维中存在着类型概念和实体概念,听话人在关联期待的引导下,把词语编码的类型概念的知识以及由语境激活的其他相关知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到工作记忆中,构建实体概念。词义可分为词的语言意义和词的交际意义,前者由类型概念提供,后者由实体概念提供。  相似文献   
945.
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因其形而上学性的谬误,已经偏离了政治实践的要旨并丧失了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这种形而上学积弊深重根源于它囿限于理性主体性的方法论立场。依赖于对亚里斯多德实践范畴的深刻的海德格尔式的重新思考,阿伦特建构一种新的政治语用学方法论,企图借此摆脱传统政治“理智论”的谬误,实现政治哲学在现当代的存在论转向,并形成对马克思政治哲学批判的态势。但是,政治语用学方法论所凸现的现代形而上学性,在对抗马克思政治哲学中自身已陷入困境;并且,其形而上学的弊病最终逃脱不了来自马克思倡导的现实的历史的方法论立场的批判与祛除。  相似文献   
946.
要发展我国的过渡语语用学研究,其关键是要了解国外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首先阐述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的现状,然后从数据采集、研究问题设计和数据分析几个方面介绍过渡语语用学中比较对照法的操作过程,文章最后将论述这种方法对促进我国过渡语语用学研究和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7.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948.
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委婉语。委婉语原属于语义学中词义变化的范畴,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其特性更应归属于语用学中人与人交际的范畴。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委婉语是一种违反合作原则的间接言语行为,有助于顺利交际。同时,作者提出制约委婉语的两大原则:适切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949.
传统理论把语法看成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层面,其描述可置意义于不顾;而认知语法所处理的则是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结合体.意义被视为概念化过程,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语言结构及其使用也以经验为基础,并与认知心理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950.
汉语中社会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模糊语言理论。本文从社会文化、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理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