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41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1070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555篇
人才学   56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261篇
理论方法论   657篇
综合类   14155篇
社会学   1719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207篇
  2012年   1445篇
  2011年   1648篇
  2010年   1575篇
  2009年   1786篇
  2008年   1889篇
  2007年   1469篇
  2006年   1230篇
  2005年   1159篇
  2004年   1034篇
  2003年   981篇
  2002年   991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英语学习中出现的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为例证,分析汉语对学习英语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论述以汉语为母语的思维定势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负向迁移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排除母语干扰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82.
李国山 《中州学刊》2003,(1):148-152
“语言学转向”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本文对这一转向的历史过程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大致地勾画 ,并进而就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3.
语言与哲学是提高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撑点.语言修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基础,哲学修养是引导大学生提高人文科学素质的智慧.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蕴含在大学生语言修养和哲学修养的养成与提高中.高校应给大学生创造提高人文素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84.
本刊理事会     
  相似文献   
85.
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第二语言的习得,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又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指导。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期望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86.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87.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积累。本文从文化、语言、交际的内涵以及三者的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中西文化体现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提出了将文化融于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8.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那种“假、大、空”的现象仍比比皆是,有的老师为追求学生文章的所谓“高质”,一味灌输各种佳词佳句乃至佳段给学生套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而严重忽视了反映真实生活的正面引导,忽视了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修改环节,更忽视了激励语言评价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功能。笔者认  相似文献   
89.
系统分析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话语量、教师话语作用、教师话语特征以及口语课堂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发挥教师话语的积极作用并使之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得到成功的使用 ,能使口语课堂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促进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90.
文学翻译特别需要译者的审美意识 ,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原文的审美再现过程。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忠实地译出人物的语言特色 ,再现原文的生动形象。语言的常规优美固然重要 ,但正如残缺美也是美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 ,人物的非规范语言也是一种美 ,因为它有助于烘托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因此 ,在翻译中要忠实再现 ,否则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