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85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江海纵横》2008,(1):32-33
对于女子的不同年龄,有与之对应的不同称呼。譬如,女孩12岁往往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则被称为“碧玉年华”;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 在对于女性年龄这么多代称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豆蔻年华”。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有香味”。这种称呼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那般美好。  相似文献   
32.
黄安年 《学术界》2002,(5):105-114
四川大学罗志田教授的大作《学者立言宜谨慎———也说中美外交中的“承认”与“认识到”》 ,不同意笔者《是“承认”还是“认识到” ?———评人教社历史教材对外交原则问题的歪曲》一文的观点。中美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措词 ,只要加以简单的对比 ,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 ;中美上海公报中 ,用的是“美国认识到……” ,而中美建交公报中文文本中用的是“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就是说 ,中文文本是从“认识到”到“承认”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而不是像罗先生所理解的从“承认”到“承认” ,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3.
正【主持人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关系研究》一文,针对目前容易引起误解和混乱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说明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限开发,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的表现。《引石成艺岩系两岸——闽台玄武岩  相似文献   
34.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引入中国后,在国内翻译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中不乏误解。对于德里达后期提出了“确当的翻译”的概念。翻译界有几种不同的理解。结合德里达的文章本身以及他的整体理论发展脉络来看,其中只有一种理解最接近德里达的原意。探究形成这些错误理解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什么是确当的翻译”为研究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从而消除众多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误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
庄严 《当代老年》2010,(12):6-6
家住湖南益阳市的李明俐已经退休多年。四年以前,她注册成立了家庭劳务介绍所,自己担任负责人。2009年8月18日早晨,李明俐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介绍所上班。当时,胡志伟也正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行驶在上班途中,可却在变道时一不小心刮蹭到了李明俐,将其撞倒在地。被撞的李明俐虽然感觉下腹部有些轻微的刺痛,但因为不严重,也就没太在意。  相似文献   
36.
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是读者,每个人都有权利带着自身的期待视野对客观文本系列组合进行误解.本文以《项链》为例,从期待视野的角度分析产生主流误解的原因,再立足于客观文本,提出且论证关于玛蒂尔德形象和作者态度的新误解,以此说明误解是个中性词,具有再创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7.
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日语教学中,要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通过创设语境、日中语言对比、精选教材等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语言误用。同时,对比中日两国日语教育界对学生误用指导的不同,能够开拓日语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8.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39.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不断地接触着成语.但我们可以发现,各大报刊的成语误用现象却不在少数.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成语误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那么报刊成语的规范化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包括编辑和群众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成语使用才会日益正确、健康和纯洁.  相似文献   
40.
蔡建华 《百姓生活》2011,(11):48-48
最近,台湾专家杨五常,总结并澄清了9个关于肾病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