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32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856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31.
张银振 《经营管理者》2013,(23):366-366
针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发生火灾,为不至于影响生产,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在直接无法灭火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扩大,避免上隅角瓦斯长时间燃烧散发大量热量,一旦点燃煤体,将给后续灭火工作和工作面的恢复生产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和困难,因此在工作面上下顺槽建密闭向工作面注惰气进行间接灭火,采取该项技术后,能够有效地对工作面上隅角着火点进行充填、密闭,隔绝,起到降低氧气浓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1943年春天的重庆,战火笼罩下的歌乐山,仍然夜雨巴山,春意盎然。一天傍晚,王右家打扮一新,准备外出与罗隆基会合。这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正要出门时,她的好友杨云慧泪流满面地找上门,来讨要写给罗隆基的情书。惊愕之余,王右家还是淡定的,一如她一贯的优雅从容。她知道丈夫的情书就放在书房书橱第二个柜子里。只是她和他曾有约定,婚后要给彼此空间,对女人们写给丈夫的情书,她并不在意,从不翻看。  相似文献   
33.
《说文解字》所收“苋”得名取义于其茎叶高大而易被看见.唐代文学作品中已较多地出现对苋的吟咏.宋元以后,苋之品种渐增.“苋菜”中“人苋”即今所谓的“籽粒苋”,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食用史,以为籽粒苋原产于美国之说并不妥当.将“人苋菜”写作“人蔊菜”、“人旱菜”等是因不辨古音选错本字而产生的误会.《说文》中的“蓼”当指泽蓼而不是水蓼.“蓼”得名于其味辛辣,“蓼”、“熮”、“燎”、“爒”音近义通,当同源.蓼的别名“蔷虞”当表示采获山泽的菜草,这一别称蕴含了蓼的生长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34.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5.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6.
郑玄笺注《毛诗》多有新意,主要体现在:《毛诗序》往往注重揭橥《诗》篇的大义和本事,而郑玄《诗谱》则更多说明所论诗歌得以产生的地理环境、风俗、时代政治背景及其诗体之正变;《郑笺》对《毛诗小序》之释“兴”多有修正和丰富;《毛传》不涉谶纬,而《郑笺》则多引谶纬说《诗》。此种情形,与东汉崇尚博学旁通的学术思想环境有关,更是郑玄本人经学思想之混同古今、兼采谶纬而博通旁融的特色所致。  相似文献   
37.
"慕"本义为"仿效".<说义·心部>:"慕,习也."[2][219]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慕,犹模也,习也,爱而习玩模范之也.<史记>日:'司马相如慕蔺相如之为人,以其名为名,常模范之是也.'"  相似文献   
38.
39.
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在研究内容、态度、方法上均不断变化,在接受的同时亦自我调整。20世纪60、70年代“范式转移”的研究观念论开始大行其道,亦渗透进近40年来中国学术各类之中,与“新变”一词语义互参,成为当下学术思路不断求新求变的集体风尚,形成集中一偏的思想困局。相对于集大成式的学术高度的追求,无疑是背道而驰。以客观态度审视学术研究主体性的范式观念,本来早存在于中国经学的传统之中,透过范式的“会通”构成强大的学术人格魅力,以顶天立地的文化精神为时代缔构正面的建设力量,从而体现集体幸福的愿望,形成“立”的精神动力,与“范式转移”所导致的“破”,实在是两副照面。因此特别彰显民国时代以来,在学制“废经”而学术全面西化的时代情景中,于学制外所存在坚持不懈的终身治经之士如曹元弼,其全力重建经学的典范价值,坚持树立中国文化的恒常属性,重建中国文化的高尚情操。正视曹元弼“范式重建”的意义,无疑能增强社会上有所“立”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40.
“艺”,古字形像一人在种树,取培育、培养、扶持之意;“术”,《说文解字》中写道:“邑中之道也”,指在一定范围内的“道”为“术”。艺术起源于劳作,形成于生活,历久弥芳。艺术脉络深远,有其意蕴悠长;艺术大家明澈通达,有其道骨仙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