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13篇
社会学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张秀亚以散文创作著称台湾文坛,她尤其擅长写抒情散文,被誉为"美文大家".其散文内容,对自然的书写占据相当比重.她的自然书写既包含了与历代文人相通的田园情怀,也有着因宗教熏陶和人生经历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隐遁情结,而并非简单化地对大自然的歌颂或抒情.  相似文献   
172.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还处于“老师一讲就懂,自己去读就不明白”的状态,对诗歌鉴赏题总是没有办法,因此,高考诗歌鉴赏成为复习的难点之一。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读鉴赏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悟”出来的。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平时诗歌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因此,要克服这一难题,必须从根本上对过去诗歌教学的“满堂灌”作出修正,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主,充满兴趣的诗歌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3.
推普模式随推普制度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诗文诵读的舞台化推普模式是否适应新时代推普的要求和任务,以怎样的形态实现推普制度。本文通过湖南省第二届和第五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剧目的比较研究发现,诵读主体的分组,诵读内容的分类,舞台艺术呈现的综合性特征迎合推普的新任务;以语言才艺表演为手段,带动语言的服务能力;以综合性特征兼容多种媒介传播信息,实现推普目的。  相似文献   
174.
《东西南北》2008,(5):43-43
时光倏忽流转,《东西南北》已经陪伴您度过了25个春秋,《东西南北》25周年庆典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而至。走进《东西南北》,去触动每一个似曾相识的记忆,回味你我一路携手相伴的点滴。25年风雨同舟,我们一直和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5.
梁锡华的美文兼具评论性和艺术性双重特征,虽有边缘性但可以从纯文学角度揭示其美质,这主要取决于:(一)它有艺术性和美感教育作用;(二)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产物,兼有理论性和文学性;(三)它在以形象来表达思想时,其艺术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6.
177.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颂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颂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78.
现代英语教材大多数课文都选自经典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主旨之一是对这些课文进行赏析,可普通的英语课不同于文学选读课,语言、篇章、结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是艺术的具体体现.文学作品的美学欣赏力大多是在阅读中培养起来的.通过对课文的欣赏,使学生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并真正感兴趣,学会对课文的理解、同情,从中获得美感启迪.本篇课文中篇章的艺术性、语言的形式美、字里行间的意蕴美等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挖掘课文的审美意义,充分欣赏其美学内涵,找到深刻领会文章深层次内涵的方法,并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成为本文的主要意图.  相似文献   
179.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文从中学古代诗歌的学法入手,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谈了走入意境、补充想象、诵读涵泳等三方面的问题。用树绝大多数为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以期为学生学古代诗歌提供有用、好用的方法,为教师教古代诗歌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0.
读书要出声     
张传伦 《社区》2014,(32):6-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熟读是出声的读而非默诵,后来的会吟,更应是有声的,或低回或高扬。清晨的第一声诵读,伴随散淡的阳光唤醒书房的镇日沉默,夕阳下的吟唱如云拂,吹起一池寂寞的秋水,漫漫人生长河的一帆风、一蓑雨,时时刷新青山的妩媚。这风声雨声,又被诗人赞为不假丝竹管弦的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