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6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728篇
劳动科学   120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397篇
人口学   92篇
丛书文集   2033篇
理论方法论   452篇
综合类   4413篇
社会学   1385篇
统计学   60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1016篇
  2010年   833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1075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平台,才能有效发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作用。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当前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各种路径中,大力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更具有基础地位和现实意义。而当前基层民主发展陷入治理性困境,亟待实现从民主选举向民主治理的路径转换,以充分发挥其基础性制度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法是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法的精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理想的不懈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把和谐社会的关系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3.
在信托制度中是存在着合同基础的,赋予委托人对受托人的请求权只是归还了其本应享有的权利,委托人享有对受托人的请求权是应被肯定的,这仅是还原了信托的本来面貌,并没有扭曲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24.
随着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扩大和国际私法领域的拓宽,强制性规范的作用正在逐步扩大,而在强制性规范研究领域中,目前最为系统和典型的理论是法律直接适用说.本文以理论为视角,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别探讨了直接适用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倾向,并结合我国实际,考察直接适用法在中国的研究状态,进而得出直接适用的法应属国际私法调整范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5.
以物质利益关系为尺度,社会形态的更替可分为同质性社会、异质性社会和差异性社会.历史基础和制度体系说明了我国处在"差异性社会"阶段,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三大潮流进一步强化了差异性社会的现实.差异性社会是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有差异才有和谐,在(社会主义)差异性社会的基础上,"和谐"才是一个可能和必然性的目标.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差异性社会)决定了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应是"差异的正义".在实践"差异的正义"的过程中,制度公正是首要的,制度设计要以"最不利者"为基准;要坚持"基本公平"与"比例公平"的统一;要警惕新平均主义的抬头,反对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6.
道教特有的“百药”、“百病”理论,独具特色地就善恶报应观以及戒律制度的执行提出了详尽的阐述,实为道教借医家之名与世俗伦理共同塑造的生命性理、玄理,同时也是事理与情理.其中宗教意识所凝结成的宗教神话,借助独特的思辨特征、叙述方式,从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建立了道教以神仙信仰为基础的人伦之学,是对道教生命伦理的鲜明阐释,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呼应道教“贵生”理念.这一思想对今天倡导的建立美好的社会环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陈嘉明 《文史哲》2004,1(4):93-98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独立于其他信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基础主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基础主义的理论有其合理性,这表现在基础信念是存在的,基础主义所论及的论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基本的信念或知识的确证方法。不过,基础主义有关"基础信念"的界定需要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  相似文献   
128.
何良安 《江淮论坛》2004,1(4):81-85
康德通过自由、实践理性、善良意志等概念为道德奠定了基础,然而它是先验的、空洞的.唯有从道德是人存在的方式这一存在论的根基处人手,才能理解道德并使其获得自身存在的坚实根基,对道德与利益和人性的关系的说明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9.
正自2004年我国高校开始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一直没有一部文化资源学的专著或教科书出版,造成了相关学习和研究的不便。2012年,山东大学牛淑萍副教授编著的《文化资源学》作为王育济教授主编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基础教材之一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在  相似文献   
130.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