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51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61.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易姓受命”民心所向,黄巾起义摧垮了腐朽的东汉政权,群雄并起,割据分立,曹操“挟天子以令侯”,“唯才是举”,广兴屯田,踞长江以北,经济发展,天下英雄莫不投其麾下。然诸葛孔明抱“兴复汉室”之念,辅佐刘备,延误了国家统一,五次北伐,以小击大,徒劳无功,加重了人民负担,无法阻止历史进程。263年蜀国灭亡,280年三国统一。  相似文献   
762.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是一桩久悬未决的历史疑案。考诸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地名沿革和当时具体史实的实际情况,及最近发现的明代嘉靖年间《河南等处布政使为乞赐祀典题额》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认为:(1)一些同志提出的“诸葛亮躬耕地只能在今襄樊隆中,绝不可能在南阳宛县”的说法,论据不确,难以成立;(2)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宛县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763.
764.
列宁晚年认真思考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建议和设想,这些思想被后人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在"政治遗嘱"中,列宁把加强执政党的民主化建设、执政党领导层建设和执政党的监督体制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方向,并提出了改组党的领导机构、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建立党的监督体系等具体措施."政治遗嘱"中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深刻论述和创新性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加强执政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5.
刘备蜀汉政权的统治基础,由荆州、"东州"和益州土著三大政治集团组成.为巩固政权,刘备和诸葛亮对这三支政治力量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荆州士人集团为依靠,极力笼络"东州"人士,使二者融为一体,成为政权的组织基础;对益州人士,则笼络利用和戒备打击兼而用之.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益州的目的.蜀汉政权的具体构成,完全服从于刘备、诸葛亮制定的基本组织原则.作为蜀汉政权组织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诸葛亮在具体的人士安排上,表现出"用士惟诚,国事惟和"的"贵和"的思想和道德准则.这一方针的长期坚持,保证了蜀汉政权长时期的稳定和安宁.  相似文献   
766.
王建中 《南都学坛》2004,24(1):9-14
公元197~207年,是诸葛亮自表"躬耕于南阳"的十年。此时的南阳(郡),无论是《汉书》、《后汉书》、《晋书》,还是《襄阳记》,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汉(水)以北"(习凿齿语)。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只能是躬耕于汉水以北之南阳,也就是习凿齿所说的"诸葛亮在南阳"。当时的南阳(郡),是全国第一大郡,在"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语),不可能在"汉之阴",即"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草庐对"较之"隆中对",更加符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实际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767.
诸葛亮才能卓越,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人们心目中理想智慧的化身。但其后半生中,存在着在荆州局势决策上严重失误、错估大局,不能审时度势,不善培养人才,不善授权任能,赏罚不明,拒纳谏言等九方面的过失,使得蜀汉政权最先灭亡,可见蜀汉政权"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相似文献   
768.
769.
《三国演义》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小说着力表现的是曹操、诸葛亮、司马懿这三个接力式的人物,他们是三国这段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强者,其他人物都直接间接地陪衬或烘托这三个人物。  相似文献   
770.
孙健敏 《经理人》2007,(6):64-64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年,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然而,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却因为没有吸取诸葛亮的经验而承受本来可以避免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