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1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诸葛亮是非功过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4月份,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撤出中学教材。6月12日,西安举行《出师表》学术研讨会,包括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黄留珠在内的9位专家达成共识.认为诸葛亮既非军事专家,也非用人专家,应被拉下神坛。  相似文献   
62.
诸葛亮生前官至蜀汉丞相,封武乡侯,领益州牧,"白帝城托孤"之后,又全权辅佐后主刘禅,被后主尊为"相父",摄一国之政事,行邦域之大权,权重威高,堪称一人之下之至尊,然而他的临终遗命和安葬在定军山下的墓葬就与他的身份和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后世品评感叹的话题.诸葛亮不愧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从他生前的勤政廉政到他死后的遗命薄葬,无不体现他崇高人品,他虽死犹生,让活着的人们去品评、领悟和借鉴.  相似文献   
63.
出于宣扬各派学术和抗金大业需要,南宋理学各派名家纷纷借诸葛亮说理论事,南宋前期的诸葛亮评价多称赞其集"仁人君子、英雄豪杰、忠臣义士"于一身,很少人批判其法家治术,评价之高远超北宋。南宋后期,诸葛亮赢得朱子后学和失意文人的一致称颂,成为道德完人和精神偶像。南宋诸葛亮评价的思维走向与理学内部纷争演变关联密切,前期强势的湖湘学派、浙东学派强调经世务实,盛赞诸葛亮躬行儒家济世情怀、践行人臣之道,而弱势的陆朱学人则痛心其运用申韩霸术。发展至后期,独尊天下的朱学后人主张穷理尽性,一致标榜其道德风范,诸葛亮良将、忠臣、圣人形象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64.
诸葛亮是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儒家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化身。理学出身的政治家李光地对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及政治、军事和人才等思想尊崇有加。在李光地看来,诸葛亮"八面打开,光明洞达",具有近乎完美的人格;政治上,诸葛亮具有"王佐之才,而明于治";军事上,诸葛亮是"以仁为胜"、"恩信服人"治军的楷模;李光地还对诸葛亮"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之术十分赞赏。透视李光地对诸葛亮的评注,可以看出李光地"见贤思齐"、"惺惺相惜"的情感是他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理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65.
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诠释领导者秉公执法、讲究公平正义的经典实例,但它深刻反映了诸葛亮作为领导者在修为上的致命缺陷:自恋自大,只注重事务性工作,却不善于管理人才。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过程中遭遇的公正歧义及其专断应对,折射出其授权障碍并导致人才管理的根基坍塌。为避免悲剧,领导者应遵守权变处置公正歧义的核心规则,即为事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66.
晋王隐的《蜀记》载西晋初年郭冲向司马骏所陈有关诸葛亮的五事中提到空城计,《三国演义》中关于空城计的描写基本据此,唯根据历史纠正了郭冲误记的时间与地点。但《三国志》未载此事,裴松之对此也表示了怀疑的态度。《三国志》未载,因书成于晋初,司马懿已被追封为宣帝,历代正史都对本朝君王及其祖先之事多加粉饰。当时的《赵云别传》中写有赵云演空城计让曹操上当的事,时在诸葛亮空城计之前,有可能是诸葛亮依样画葫芦,更可能是晋皇族及其御用文人有意造出来混淆视听。裴松之怀疑的理由,也是料彼不料此。清初学者魏禧及当代学者钱钟书都相信空城计之事是有的。关于西城的地望,应在汉代西县附近、祁山以南的峡口,为蜀国北出的门户。因在西县地而非西县城址,故不曰西县而曰西城。  相似文献   
67.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68.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除了是智慧的,还是无奈的。诸葛亮有着远大的理想,但他选择刘备是无奈的,他和刘关张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无奈的,它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诸葛亮的追求与无奈,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种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不计名利、舍生取义的人文精神,也显示出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艰难选择的尴尬处境。这也正是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后人的特别关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9.
旱涝灾害多发,本是中国这种季风性气候的显著特点。西南地区也不例外,受孟加拉湾季风的波动性影响,很容易发生春旱现象。古人早就根据经验总结出要“未雨绸缪”的训诫,然而后人并未时刻铭记在心,践行的往往是“事后诸葛亮”的作风。面对西南地区罕见的大旱灾,农业水利不修这一并不新鲜的问题又一次闯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70.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他饱读诸子百家,智慧超人,辅助汉室刘备,促成三国鼎立。在他身上有许多令人折服的传奇故事:比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