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陆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201-203
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在经历恋人早逝的悲痛后 ,由自己因爱愿随苏菲而去 ,而悟出耶稣之死的真谛———为了人类 ,耶稣甘愿供奉出自己的性命。这种无私而博大的爱 ,最终成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永恒。也是诗人追随的信念。 相似文献
22.
罗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32-143
拘泥于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教条化理解,许多哲学史家常常倾向于切断德国浪漫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联系,将其视为与德国古典哲学相对立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甚至不承认德国浪漫主义的哲学价值。然而,像诺瓦利斯这样的早期浪漫主义者和其他大多数德国古典哲学家一样共享了康德批判哲学的问题意识。康德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是启蒙理性的捍卫者,又是启蒙理性深刻的批判者,他试图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限制知识的范围,防止无节制的理性反思对一切无条件者和不朽价值的虚无化;同时又从理性的实践应用出发,证明了一个具有内在价值和目的的道德世界的现实性。康德对自然的理性化和祛魅过程的限制及其对自然的合道德性的证成,构成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先声。而早期浪漫主义者正是受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启发,进一步证明了存在之于意识的优先性,并用诗意原则取代了康德的实践原则,揭示了无条件者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3.
曹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2):122-126
《塞斯的学徒》是德国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诗化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主要阐述了诺瓦利斯的自然哲学观和历史哲学观:自然界是灵性存在的,人类应当通过爱与自然界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不是企图用科学和理性主宰自然。过去人类曾处于这种和谐的黄金时代,现在则遭到了破坏,而将来必将走向新的黄金时代。《塞斯的学徒》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谐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毛林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1):22-30
费希特作为浪漫主义公认的先驱,其对浪漫主义的影响仍然处在讨论之中。本文试图从想象力概念入手,通过阐释想象力在费希特和诺瓦利斯哲学理论中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由此导致的与理性主义的理性观和自由观的差别,表明费希特对诺瓦利斯的影响和二者理论气质上的切近。同时,本文认为对二者关系的澄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观念论向浪漫主义转折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5.
范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63-70
结核病作为一种流行病在19世纪初被视为天才所得的高雅疾病。这一观念的形成,除了社会因素外,还与浪漫主义文学有关;浪漫主义文学美化了结核病人,刺激了结核病的浪漫想象,结核病给作家带来了创作灵感。这种互动效应在浪漫主义诗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19世纪初的德国诗人诺瓦利斯,英国的济慈、雪莱都曾罹患肺结核,他们的人生被结核病所改变,并由此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风格。诺瓦利斯被称为"蓝花诗人",未婚妻的死使他走向内心和宗教感悟,歌颂黑夜和死亡,崇尚宗教对人的救赎;济慈被视为因肺结核而过早陨落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唯美多情,清新自然,颂扬真善美和爱情;雪莱在患病后,诗风有所转变,既有忧郁的情感同时又有自由不羁的反叛精神和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2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3-41
德国浪漫派不仅在文学及学术手法上,而且在观念的源流上与被人们视为其对立面的其他流派都保持着复杂的关联。只有认真考察德国浪漫派兴起和活动的时代环境,分析当时德意志的社会和历史境遇,以及浪漫派人物对这个时代、这种境遇的反应,及其与它们的互动,才有可能揭示这个思潮的某些独特的性质。德国浪漫派并非活动于一个如现代德国这样有着统一的疆界、明确的人民的国家,当时德意志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浪漫派人物甚至属于不同的邦国。法国革命和法国对德意志地区的占领和统治,激起了德国知识分子前后不同的反应,亦是激起浪漫派思潮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方面激发和形成了德意志的民族认同以及统一的直接要求。这些都一起促成若干浪漫派人物对宗教改革之前的基督教某种理想的想象,导致他们对天主教的皈依或重申天主教信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