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甄珍 《现代交际》2009,(1):76-80
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米克曼通过对众多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研究,曾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荣膺诺贝尔奖金的研究成果,大都是通过合作获得的。”从我国科技创新发明获得者的身上,我们也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创新发明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个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72.
全球化令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它造成的文化殖民主义正在改变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内质。为强化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我们要联合海峡两岸的同胞,挺胸昂头,理直气壮地去夺取诺贝尔奖。早日获奖,力争多获奖,有助于尽快扭转我们弱势文化的现状,是谋求重大发展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73.
李季 《女性大世界》2004,(6):146-149
从小镇到都市 当我所乘坐的列车疾带驶向斯德哥尔摩的中心火车站时,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车窗外的动人景色。瑞典特有的静秀而美丽的首都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跨越现代和过过立交桥纵横交错于中世纪的古建自由诗群周围,无数座大桥连接着海峡与城市,这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神秘美城深深地打动着我。记得我还是孩童时期,斯德哥尔摩就具有神奇般的魅力,我总是向往着尼尔斯骑鹅旅行的神话以及诺贝尔奖典礼的壮观场面。  相似文献   
74.
或许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那些大经济学家是一些“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知识精英,整天埋头于浩瀚的书籍中,和枯燥的数字、范畴、原理打交道,他们花在书房中的时间和精力,远甚于关心现实的社会状况。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情况。他们中的一些,长期任职于政府部门,而另一些,则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之余,担任着各种类型的政府顾问职务,以不同方式参与政府活动。  相似文献   
75.
田梦 《领导文萃》2010,(13):128-131
<正>问题227:1978年,来自全世界的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答道:"是在幼儿园。"接着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饭前要洗手,东西要放整齐,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你若作为某企业的管理者,对卡皮察的回答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76.
张登福同志现任陵县糜镇党委书记。他常说:“作为5万群众的‘父母官’、党的基层组织领导者,有爱民之心,尽为民之责,具安民之才,办利民之事,谋富民之策,是我最应尽的职责。”朴实的话语间,饱蘸着张登福对人民群众的拳拳真情,浸透着对履职为民的执着追求,铿锵有力,一片赤诚。  相似文献   
77.
青年艺术家张湘溪“重返手工劳动”个人艺术作品展4月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张湘溪是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获得者,此次个展展出了他历时两年创作的最新国画系列作品、电视机装置作品等,全面立体地呈现了他的艺术思考以及如何揭示文化心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78.
文健 《快乐青春》2014,(2):13-13
她的名字叫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她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仍在坚持上班,她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自己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79.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载体,科学大师定向流动造成科学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一百年以来,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由于躲避战火、追求良好科研环境和优厚待遇等因素,先后从欧洲大陆流向英国,从世界各地流向美国,导致科学中心从欧洲向美国转移。透过这些科学大师的迁移研究,寻找他们迁移的深层原因,以利于我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振兴中华科技事业构筑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80.
刘勇 《理论界》2005,(9):74-74
诺贝尔奖所涵盖的“科学界的精英”们的科学技术创新,引导了整个20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既依赖艰辛的思维劳作,也需要捕捉机遇。一、诺贝尔奖中的机遇1.诺贝尔的成功得益于机遇由于偶然性事件,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75%硝化甘油、25%硅藻土的黄色炸药“待纳米特”,后来又由于“实验中不小心打碎试管将手指划破”的意外事件引导他用硝化纤维代替硅藻土改进了炸药。诺贝尔发了财,设立了诺贝尔奖。2.诺贝尔奖成果中包含机遇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得益于机遇的。如:1901年,伦琴,是由于“偶然发现X射线,将手指骨清晰地摄在底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