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37篇 |
免费 | 358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16篇 |
劳动科学 | 239篇 |
民族学 | 545篇 |
人才学 | 693篇 |
人口学 | 160篇 |
丛书文集 | 6429篇 |
理论方法论 | 1177篇 |
综合类 | 11567篇 |
社会学 | 2390篇 |
统计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568篇 |
2022年 | 565篇 |
2021年 | 680篇 |
2020年 | 499篇 |
2019年 | 456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625篇 |
2014年 | 1704篇 |
2013年 | 1425篇 |
2012年 | 1608篇 |
2011年 | 1726篇 |
2010年 | 1636篇 |
2009年 | 1663篇 |
2008年 | 2200篇 |
2007年 | 1435篇 |
2006年 | 1309篇 |
2005年 | 1264篇 |
2004年 | 1353篇 |
2003年 | 1246篇 |
2002年 | 851篇 |
2001年 | 739篇 |
2000年 | 531篇 |
1999年 | 246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迷离与新向度——1990年代文学的精神脉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由文学精神溃败所引发的文化学术界人文精神危机大讨论,以文化误读的方式无意道出了中国文学精神贫困的事实.所谓1990年代文学精神危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精神的复位与回归,虽然有精神塌陷的现象呈现,但是人们依然能够从中看到文学精神在另一个向度内的积极生长.不过,1990年代文学在后现代精神向度内的过度生长,导致其初始因消解传统和现代价值而建构起来的精神成果,无穷地被无边界的后现代解构洪流所吞噬. 相似文献
112.
新年伊始,市委四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紧锣密鼓地召开,这是黄山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更是鼓舞全市各地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夺取新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的动员会。作为我市推助黄山工业快速前进的各地经济园区,迅速贯彻会议精神,提升精气神,拉高发展标杆,迈开了新年园区建设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3.
“天道”信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精神信仰体系的基石,维系着传统社会基本的纲常伦理,构成封建君主专制和社会信仰体系的思想基础。近代外敌入侵,西学东渐,巨舰大炮加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知识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造成“天道”信仰的崩塌。社会革命,催生思想革命。在“再造信仰”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自觉认知推动各种“主义”兴起。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建党实践,在标识出近代信仰走向的同时,所孕育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近代以来重塑信仰的精神表征,构成百年信仰和道路的精神总结。 相似文献
114.
115.
遵义,祖国西部一片红色的芳草地。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一个伟大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纪念馆,享誉中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拥有彪炳史册的伟大历史和革命精神。这里,拥有辉映千秋的红色资源和精神家园。一、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史回顾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而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志愿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慈善文化与西方文化中的慈善互助精神的结合,是对雷锋精神的重新诠释。中国志愿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宏观理论层面引领中国志愿精神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7.
法律文书制作技能是法律职业技能的一项核心内容,提高法律文书的制作水平是高校法学专业法律文书课程开设的首要目的,但如何提高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制作法律文书的水平一直是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以法院判决书援引《孝经》的内容一例为切入点,论述理性精神是法律文书写作必须遵循的法治精神,要切实提高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以理性精神作为法律文书的教学指导,以理性原则作为法律文书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18.
119.
多重价值观的炫光——《蜗居》的批判精神与自我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雪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44-46
《蜗居》引发的热议值得重视。一方面,它显出一定的批判现实精神,回应了心灵呼唤。另方面,过分迎合文学消费的低级快感,破坏了作品世界的整体性。多重价值观的杂陈与自我消解,使作品应有的批判精神消失殆尽。对现实中国城市男女情感问题的表现,显出非伦理的倾向,对道德正义也是一种解构。由此亦可推论中国时下文学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