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陈健  周莲 《南方论刊》2006,(9):60-62
王熙凤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艺术形象。虽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她身上,有所失落甚至是裂变,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在她身上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试从悦亲、亲、女孝这几个角度对王熙凤的“孝”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2.
在韩非的政治理论中,"说"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对战国时期君臣关系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后得出的理论结晶之一。韩非的"说"思想主要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来论述,竭力从政治思想上维护专制君主权力的存在与利益,这是其"说"思想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韩非也从臣属的角度思考"说"行为的存在与发生,试图找寻能够对专制君主进行有效"说"的实际途径,确保君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43.
《国语》有大量内容记载臣子对君主的“箴”活动。这种箴活动,是以言说的形式对君主的某项政策或行为提出批评和规劝或分析和建议。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及“古语有之”等传统资料被用作论据,臣子据此要求君主遵守礼制,加强德行修养,以为民(贵族)服务,由此对君主权力形成了较为强势的限制和约束。而在有关春秋中后期的箴活动中,臣子更多的是通过对现实政治博弈的理性分析,晓以利害,提出建议,供君主选用,更多地表现了臣子对君主权力的辅佐和维护。从这些箴方式的悄然变化中,可以看出西周春秋政治所具有的等级贵族制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周天子权力的式微和诸侯权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44.
马兰州 《云梦学刊》2011,32(3):104-107
中国古代谲型政治说服传播中往往采用"工执艺事以"的隐喻叙事策略,说服者常在治庖、养牛、牧羊、弋射、鼓琴等专业职事和政事治理间建立起映射关系,生成庞大的隐喻系统,取得了化生为熟和化熟为新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45.
秘诀一:无论领导是谁都尽忠职守 首先, 黄权无论在哪个领导的手下干活,都一直尽职尽责,完全是一个忠臣. 黄权最初在益州州收刘璋的手下担任主簿. 当时邻近的张鲁和曹操都对益州虎视眈眈, 别驾张松建议刘璋迎入刘备的, 利用他们的军队来讨伐汉中的张鲁, 抵御曹操. 黄权对此坚决反对, 他劝说:"刘备有骁勇声名, 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 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稳, 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现在应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 "刘璋不听,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而将黄权外放为广汉长.  相似文献   
46.
屈原在《离骚》《九章》中所言的"远逝以自疏",历来为注家和研究者所忽略.周秦时有大夫三不从而去君、不被召还而去国的礼制,西汉司马迁、扬雄亦点明屈原去君自疏、远逝不得的困境.王逸《楚辞章句》所收录的《九辩》《七》《哀时命》《九叹》《九怀》《九思》,皆以去君自疏、去国远逝为题旨,并以此重构文本,借屈原远逝自疏书写个人际遇.在去君自疏、去国远逝的历史语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屈骚的行文逻辑,观察远逝与自疏的情感纠结在汉赋中被改造、被消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西周中期以前,周礼走向成熟,特定的礼仪文化使时人对君王的、戒、刺被隐蔽在一片颂美之词中,即以颂美之词讽君王,把讽之意隐于颂美言辞中。这种献诗礼俗是由周代礼教制度所决定的,是周礼在文化上打下的烙印。"以美为"现象贯穿于《诗三百》,而犹以《雅》诗表现得最为突出。毛诗和三家诗在诗义阐释上"美"与"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美为"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美为"献诗传统有关。"以美为"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亦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8.
关于"孝"的论说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集中分析了儒家有关"孝生"的一些说法,其中涉及养亲、敬亲的几个基本环节,包括对双亲物质上的供养与精神上的敬顺,以及孝子事亲所应该履行的义务与责任;分析了孔孟与荀子在从父与从义之间,孰者更为优先的问题上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进而指出儒家在面临血缘亲情与社会公义两种价值发生矛盾的时候,其立场是如何的游移不定。最后,该文从生命保存与生命延续的角度说明了儒家独特的"孝生"观。  相似文献   
49.
古有“文死,武死战”之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武死战多,而文死者甚少,仅有寥寥数人.中国古代王朝中,文死者,居多,诸如钱唐、方孝孺、海瑞等人,皆置生死于不顾,直言进,更,置亲戚宗族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50.
本文简析了《文选》和《古文观止》的含“”字标题之得失,并对某些标题试作了正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