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考察新词的两种造词法-仿词法和转义法,可以发现:仿词法是一种生成能力很强的造词法,是产生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重要途径;转义法包括两种情形;二是旧诚载新义、二是旧的短语载新义并转化为词;谐趣是新词的重要特点;用仿词法和转义法造出来的新词是“熟悉的陌生词”,它们大多带有诙谐、幽默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28-32
布封所说的风格即人格,迄今仍有普遍意义。杜诗风格,或曰沉郁雄深,或曰清逸曲峭,或曰悲婉怆凉。于其人格,则多曰狂诞浪漫,忧世伤生,悲己悯人。而杜诗研究千年,却鲜有论及其谐趣风格者。杜甫谐趣诗主要以对困窘生活的自嘲消遣和对老妻幼子的戏谑为主题,其创作动因来源于其谐易达观的人生态度,是对忧患人生的强劲反弹。 相似文献
13.
应试作文也好,日常作文也罢,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活泼俏皮,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生动传神,无疑能生发作文魅力,提升作文品位,激发读者兴趣,实为写作之上策。幽默诙谐是一种语言技巧,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机智。幽默,有趣町笑且意味深长;诙谐则是说话有趣,引人发笑。幽默诙谐的语言,寓庄于谐,生动隽永,别有魅力。 相似文献
14.
谐趣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戏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谐趣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主体的需求意识,另一方面,它是戏剧艺术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谐趣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凯尔特文化中的神怪故事、古希腊的人本意识,特别是世俗人本意识、艺术创作中的模仿说和亚里士多德的适度原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莎剧谐趣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向度,共同塑造了其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5.
詹颂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2):48-54
《谐铎》是清代中期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对文言短篇小说的体制、形式与表现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部成功的寓意小说集,它继承与发展了源远流长的寓意作品传统,在寓意类型与手法上均有所创新,并调动种种艺术手段,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写作目的。在总体构思和篇目安排上,作者借鉴了戏曲传奇作品的某些表现手法与经验,苦心经营,使各篇之间在结构上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既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又富于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6.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4)
从金农的书画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古拙、清趣与自由。但由于受长久以来书画成就的偏概,其诗歌相对被忽视。描写植物于金农而言是所长,数量和质量都比较为人承认,本文旨在基于此类诗歌,就金农谐趣的性格,高洁的气质,以及对诗画合一的审美追求这三方面来加以说明,体现出一位贯通不同领域的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谐"--元代散曲重要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啸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7):103-106
本文认为,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不是一个"俗"字概括得了的.相对于诗词的含蓄婉曲而言,元散曲的艺术特色是"露";相对于诗"庄"、词"媚"而言,元代散曲的艺术特色是"谐".构成谐趣的主要途径是语言的雅俗并举,构思的出人意表,漫画及误会的手法,及设置喜剧冲突.而元曲作家低调人生和游戏人生态度,散曲受众对于娱乐开心的需求,以及因与戏曲的密切关系而导致元代散曲作家在创作中"以戏为曲",是元代散曲谐趣风格形成的主要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启庆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3-47
从广义修辞观出发,认为修辞风格是指言说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言说意图、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所构建的最恰当的话语形式与话语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庄子》中"谐趣"这一修辞风格予以认证。《庄子》的谐趣风格主要是通过俏皮风趣、滑稽幽默、戏剧性等三种话语形式与言说方式具体呈现的。 相似文献
20.
宋代俳谐词的谐趣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词人在以自然见谐趣的俳谐词中表情达意、或抒写不平心绪,或以自然山水悟道,表现了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和诙谐风趣俏皮的新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