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7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75篇
管理学   366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01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747篇
理论方法论   375篇
综合类   4413篇
社会学   178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元杂剧《诈妮子调风月》结局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杂剧《诈妮于调风月》的结局 ,争议颇多。本文从两方面论证了这一结局既圆满又具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72.
中国当代哲学原创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对原创及其普遍认识条件即思维操作方式的意识。有三种形式的新知 :经验、规定的认识、反思的认识 ,而只有其中反思的认识在实质地添加普遍理论知识并且是精神的主动创造的成果。原创属于反思的认识 ,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本质和统一原理的积极构造。问题意识具有内在批判结构和方法阐明作用。创立一个新型问题意识也就获得了思维的新起点和新方法 ,从而奠定了哲学原创的基础。哲学原创的合法形式是综合式前提批判亦即先验批判。这种先验批判要求必须跳跃式地暂时超脱具体的问题对象而从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最高概念开始 ,然后逐次推进。其中的“跳跃”构成一个问题转化情境 ,由逻辑批判与先验决断来完成 ,而接下来的概念构造在先验决断的引导下表现为一场持续的从普遍到特殊方向的先验批判。先验批判内在地产生出哲学原创的自律机制和有效性规范。  相似文献   
73.
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以表征时代精神的方式来面对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现实的把握,并不是再现资本主义时代的诸种社会表象,而是表征了"资本关系统治全部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时代精神并使自身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塑造和引导了无产阶级争取从资本关系的统治中解放出来、把人类生活的现实变成理想的现实的新的时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面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方式,这种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世界图景和伦理诉求这三重理论内涵均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74.
主体文化自觉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过程,它包括个体主体文化自觉、群体主体文化自觉和类主体文化自觉三个基本维度.文化生成于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的实践过程,主体主观世界是外在文化世界的"观念化"和"意识化".主体文化自觉是人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正视和提升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和主体价值选择、实现人积极而自由的生存状态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目的的.  相似文献   
75.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正是这种统一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外部条件,并且造就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两次机遇.两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的现代转型.这三个层面文化转型的逻辑是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体逻辑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换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哲学原则出发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其经济学理论是不成熟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出发,创造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说。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转变,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称谓一直以来主要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认知称谓词属于称谓词的范畴,本身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人们在认识自身时进行的抽象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78.
韩祥波 《理论界》2010,(7):65-69
对于"法律行为"的概念,在中国法理学和民法学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理解的原因在于赋予"法律行为"一词含义的路径不同。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同质性,即赋予"法律行为"一种应然的理解。实际上,"法律行为"一词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具体含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学术概念的理解要在中国法学体系内部达成共识。这种共识的达成需要严肃而认真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79.
道德相对主义与逻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现代人不会为道德相对主义而烦忧.道德相对主义问题的凸显与现代人类学研究有关,与全球交往的频繁有关,更与逻辑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奢望有关.知识统一论的坍塌表明,信仰的多样化是人类思想的常态.多元主义不等于相对主义.道德诚然具有相对性,人们只能在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中进行道德评价和判断,但道德相对主义是荒谬的.道德植根于人们共同生活的需要,植根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而非植根于逻辑.只需要论证人们可以就公共生活问题达成道德共识,即可摆脱道德相对主义,不能奢望把道德奠基于超验的逻辑之上.在全球交往时代,多数人认同人权原则,便表明道德相对主义是错误的.但人权原则不是什么先验真的原则,而只是靠法治维持的道德共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明,仅有人权原则已不足以维系人类文明的续存,人类须就环境保护达成道德共识.伦理学须向生态学学习,才能获得更高程度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0.
持续优势的构建一直是企业战略研究的中心议题.当前关于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隔离逻辑与游击逻辑忽略了竞争优势的情境性.动态能力理论既认可隔离机制一定情形下的必要性,也强调游击逻辑的重要性,受到学术界与实践界的极大关注与热棒.然而,当前关于动态能力功效的实现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动态能力通过响应环境变化、超越路径依赖等主导逻辑不断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表现出一轮轮螺旋上升的暂时竞争优势,并实现优势的持续,从而打开了动态能力与持续优势关系的黑箱,为企业通过动态能力实现持续优势提供有益的方向与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