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世明 《民族研究》2012,(2):69-75,109,110
本文利用新解读的辽代契丹文石刻资料研究成果,与汉文石刻资料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辽史》的《皇族表》、《皇子表》及传、纪中关于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记载不清楚的问题及错误予以匡正,搞清了痕得瘾.帖剌、解里宁.蒲古只和曷鲁宁.匣马葛三个历史人物的父子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三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的争议问题。同时,纠正了《辽史》中的某些错误记载,也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耶律羽之墓志》的误读,厘清了辽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复杂的世系,列出清楚的世系简表。又对帖剌与玄祖被害案、蒲古只与释鲁被害案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潮汕地区客家姓氏往往经由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南迁进入广东东部,以汀州(含宁化、上杭和永定)和嘉应(含梅县、大埔)为重要移居地,饶平横溪谢氏路径也不例外。饶平横溪谢姓先祖溯自宋元之交的谢枋得,经福建宁化、永定、漳州移入横溪。横溪谢姓先祖原先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逐渐潮语化。通过对客家谢姓的先祖追溯,发现客家人入迁潮汕的一般路径。发现进入潮汕的客家谢氏数量不少,而且往往经历潮语化过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53.
54.
朱志荣 《江淮论坛》2020,(5):163-169
  相似文献   
55.
格莱斯发现在日常对话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为了实现对话,往往会到受某些规则支配。对话双方的交流过程实际上是相互合作的过程。格莱斯将对话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所遵循的这种共同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然而,人们经常会打破这一原则。在小说《白象似得群山》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大多违背了这一原则。在交流过程中违背各项准则能帮助对话双方有效地、委婉地实现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56.
孔见 《中华魂》2017,(1):64-64
伯夷是商朝末年殷王朝封国孤竹国君的儿子。周武王伐殷(时王为纣)后,与其弟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对他们的行为孔子给予很高评价:说伯夷是"求仁而得仁"的"古之贤人",是一个即使被遗逸以后也"不动摇自己意志,不辱没自己身份"的人。又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说,他们不记旧怨旧恨(这一点,司马迁为其立传时即已提出置疑),所以怨恨他们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57.
刘林鹰 《船山学刊》2010,(2):183-185
德字在古代有利他论和"德者得也"两大类解释,其中"得"论在文字学著作里占主流地位。"德者得也"一语始见于《管子·心术上》,后世文字学作品以之训诂,是断章取义,因为,其内涵性论述语境是"物得以生生"、"舍之之谓德",而且,"德者得也"之解释,前后句子一般都是自相矛盾的。"得"论的当代形态即甲骨文里德字没有道德含义的观点难以成立,当代学者提出的德为全生保生之新论也难成立。德字的本义是指修身或在公共关系中处事正派,这是对德字古义的否定之否定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8.
主要阐述了语体与修辞的得体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人们语体使用不当的原因主要是汉民族崇拜美文妙辞的文化传统、汉民族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及我国的语文教学不当。  相似文献   
59.
筱陈 《领导文萃》2009,(15):141-142
把“善”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而不是把“强”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自古以来,就有真人不露相的说法,“真水无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把“善”的一面展示给他人,并不等于自己不强。善者可能不是强者,但强者应当是一个善者。人无善心,可能赢得一时强势,但终如强弩之末,缺乏后劲。  相似文献   
60.
张冬青 《社区》2013,(14):26-26
“舍得”本源于佛语,出自《了凡四训》。“舍”者,实无所舍;“得”者,亦无所得,合谓“舍得”。用俗语讲,“舍得”指的是世间万物均在舍与得之中达到一种平衡,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末,是一个永无止息的相互制衡的循环。“舍得”之妙,妙在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