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2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55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75篇 |
人才学 | 120篇 |
人口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818篇 |
理论方法论 | 178篇 |
综合类 | 2470篇 |
社会学 | 333篇 |
统计学 | 3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323篇 |
2011年 | 347篇 |
2010年 | 311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356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7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章首先讨论了NP1+给+NP2+NP3格式中动词"给"的三个论元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和张伯江(1999)归纳的现场给予类、瞬时抛物类、远程给予类三类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然后讨论了NP1、NP2、NP3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和张伯江(1999)所归纳的三类双宾句式之间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2.
从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概念到现代历史概念的转变过程,展现了历史时间的构成作用.历史时间的迷惑来自过去、现在、将来之间分离的关系,而这三者的统一性则是最基本的时间现象.真实的历史始终比历史的哲学叙述更丰富,我们看不到作为"完整的"历史的总体结果,神秘是人类经验历史时间的困惑的必然反映.今天,问题并非在于,应不应当要寻找意义和尽力理解历史,而在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努力没有通过历史时间话题,将把握历史意义的含糊和明显的不确定考虑在内.因此,关于马克思、黑格尔和观念史中的历史时间概念的探讨,具有某种历史性提问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序文虽然只有200余字,但涉及小说多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追溯了小说的起源,表达了他们对小说虚构性质的认知理念,对小说流派的辨析,对小说价值功用的阐述,从中也可见出《四库全书》不收唐传奇与通俗小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4.
85.
汉语否定副词“不”“没”的类型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否定副词“不”的形态类型、否定副词“没”的语法类别及“不”“没”类的分合等方面对汉语否定副词“不”类和“没”类进行比较,“不”类否定词的形态一致性体现了否定范畴的标记性。否定词不仅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也是判断汉语尤其是南方方言与其他汉藏语系语言在类型上亲疏程度的语法参项之一。 相似文献
86.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87.
我国目前正在试行的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是住户类抽样调查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选择巴西、日本和美国这三个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与我国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住户类抽样调查体系的发展状况和组织实施情况这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要确立国家统计局在住户类抽样调查体系组织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要结合我国实际,把有效利用现有统计资源、减少非抽样误差,提供高质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设计准则;住户调查体系采取共同的抽样框和共同的样本设计。 相似文献
88.
89.
《天津社会科学》2020,(1)
马克思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的人学理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人学革命。马克思的人的存在论包含四个维度: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人的起点,自然赋予人生命,给予人生产生命存在的材料;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开展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本质以存在的形式展现出来,确证了人作为对象性实践存在物;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人的精神生产越来越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成为精神生产、传播、承载的主体和载体即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人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不断突破"受动"(自然和自身种的限制)追求自由,进而"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基础上的个体与类斗争的真正解决即人的解放,确证了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 相似文献
90.
人学问题的讨论贯穿荀子整个思想体系。本文立足礼学的视野,以荀子的“类”的思想作为统贯全文的核心,从天人之分、人性的结构性分析和人格修养工夫等方面,对荀子人学思想中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人之安身立命的基础、人之价值如何实现等问题作了扼要的梳理,力图按照荀子的本意把人作整体的、动态的展示,以此透视出富有特色的荀子人学思想的儒学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