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6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44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731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充满感性和浪漫情调的先秦巴楚民族意识中,更多地存留着远古的图腾意识,这种图腾意识对当时美术创作的内容、题材和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现已出土的巴楚美术作品中,一方面展现了巴楚两族文化的丰姿和两族文化交融的形态;另一方面也记载着巴楚两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22.
移情说是西方美学史上审美观源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严密地论证了移情说的产生、发展和历程。  相似文献   
23.
24.
考察抗战文学各种文体,其中出现了大量对民族苦难的写实与表达,而对于女性在战争中苦难与境遇的表现体现得最为真实与丰富。在抗战各类纪实书写中集中出现的女难民,既是战争所带来的民族苦难的具像化身,其实也被作家有意建构成一个反侵略战争文化的明确符号,成为表征战争与和平价值取向的有力砝码。
  相似文献   
25.
菲茨杰拉德在世界文学史经典地位的建构是出于作者对历史的敏锐把握,更源于其叙事艺术对文学印象主义的开拓,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却未能对菲茨杰拉德感官叙事与象征技法进行充分的展开。该文即从具体的文本出发,解读菲茨杰拉德小说叙事的感官特质与象征技法,及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专注人物感觉体验的写作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视野及角度。  相似文献   
26.
伊凡·布宁(1870-1953),俄罗斯小说家,也是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以其晚期的爱情小说《投宿》为重要的分析蓝本,试图剖析该作品中的象征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27.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格类型.两性边界的模糊正是世界潮流的一个总体趋势,中性偶像的出现正反映了社会文化的转型,传统的"单性化教育"日益显露出种种弊端,而双性化教育则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挑战,是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8.
《挪威的森林》讲述了"我"和两个性格迥异却同样纯真可爱的姑娘——直子、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营造了一个现实与非现实相混杂的艺术世界。以阿美寮为代表的象征性场景的构筑,既昭示着作者对这种互助互爱式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又表明,现实世界并不理想也不完美,但人若一旦被投放到阿美寥一般的封闭天地之中,人同样会遭到异化。  相似文献   
29.
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但这些信息为更多人所知却是在17和18世纪。对中国的大规模发现始于访问过中国的耶稣会士寄回的各种报告的出版以及他们向欧洲介绍中国经书的译作。这些知识在学术界被不断地讨论,最初是耶稣会士和宗教阶层,接着是启蒙运动的信徒。它们同时也成了整个欧洲就福音传道方法或"礼仪"的种类而引起的广泛辩论中所使用的工具:中国的贤明形象、自然神论、开明的专制政体,这些都为意大利及欧洲的思想家们的辩论提供了有趣的素材。同样的,关于"中国礼仪"的争论最初只限于教会内部和不同教派之间,但慢慢地就冲破了宗教论争和福音传道方法的限制,牵涉到了更广泛的议题:儒家学说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体系还是一种宗教?讨论的对象也变成了对宗教本身的定义、文化与信仰的关系、对上帝的看法、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相对性这些问题。这些信息从而被用于更深层次的辩论之中,中国的体系被当作是这样或那样的国家的和道德的观念的标准。启蒙运动将辩论的焦点集中于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中国体系的"合理性"上。因此,一种或多种关于中国的传说就如在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在意大利滋生出来。我们将介绍几种观点,其中从无条件的赞美到苛刻的批判都有。意大利的作家们参与了欧洲关于中国问题的论战并考察了最新出版的关于中国的著作。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亲华者"、"排华者",及以调和的方法破除关于中国的早期传说者。  相似文献   
30.
<印象·刘三姐>立足广西桂林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用民族文化提升桂林山水的吸引力,是站在漓江和广西民族文化的根基上诞生的新的旅游风景.<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充分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自然旅游资源需要加入民族文化的成分提升其旅游价值,民族文化需要借助自然旅游资源的平台充分展示和弘扬.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需要现代化的包装,需要现代的手段展示和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