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3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194篇
社会学   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中国特色案例制度与中国法文化之契合性可以分别从以例辅律之传统、比附类推之方法、人为称首之取向、案例中国特色等四个层面予以阐释。在本体论上,基于以例辅律之传统例律关系,成文法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案例则只能处于补充地位,由此决定了当代中国案例制度之定位始终是成文法律的辅助和补充;在方法论上,基于比附类推之传统司法技术,案例原则上不能直接用作裁判的依据,只能以比附类推的方式,用于裁判之说理;在价值论上,基于人为称首之传统司法哲学,案例制度之核心价值在于司法为民;在比较论上,案例指导制度适应我国政治制度、彰显时代特色,维护法治统一、遏制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92.
艾米莉·狄更生诗中的意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0,20(1):53-55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的诗篇以大量运用意象语言而著称。她在塑造意象方面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善于在诗中将大量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善于运用平凡渺小的事物来表现崇高庄严的主题,善于创造高度浓缩的比喻和大量的怪喻,善于将具体与抽象嵌合使意象抽象化等等。  相似文献   
93.
功能主义人类学的重新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倡导社会文化整体观的功能主义曾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人类学的发展。但是,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功能主义不仅缺乏对社会中的个人、冲突与过程的考察,而且由于它太关注文化的“工具性”,因此也忽视了象征符号体系的独立性与解释性。作者认为,社会人类学者应在功能学派所忽略的领域(如个人、冲突、过程、象征)中,对旧有体系加以重新评估,并寻求新的视野、理论取向与文本模式。  相似文献   
94.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蕴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不见的人》是现代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被誉为一部以现代人寻求自我为主题的现代寓言小说。而蕴含在这部小说各个层面的象征,有力地深化了这个主题。“个人化”的象征体系是作品的最大特征,如结构象征、人物象征、视觉象征、身份象征以及语言层面的诸多象征意象。  相似文献   
95.
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悖论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更是诗人寻找"客观对应物"而"间接地表现他的个性"的经验之谈.艾略特追求和提倡的是把染有个性的想像转变成无个性的艺术真实."非个性化"悖论蕴涵了个性与非个性即特殊与普遍、复杂与纯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6.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4,24(4):54-57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恒定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守护,另一方面是对女性及其命运的持久关注。它们共同构成周大新小说创作的"不变"。而他小说创作的"变"则主要表现为他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在叙事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艺术变革,以更好地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7.
纳西象形文字与仪式象征符号体系关系至密,给我们澄清仪式象征意义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反过来,象征符号的意义一旦被澄清,相关的文字符号即可获得触类旁通的理解。从东巴教的各种祭祀仪式的场面布置、过程及东巴文字的书写来看,"魂灵"是东巴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鬼、神是魂灵存在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98.
在回顾<简@爱>中月亮与火的描写后,分析二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从意象、宗教和伦理的视角解读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相似文献   
99.
本文虽然认同学术界关于<诗经>情歌中的"风雨"是象征性爱的隐语的观点,但对"风雨"之景的理解却较其他学者的见解更为具体1、明确指出<诗经>中只有<郑风·风雨>、<邶风·谷风>和<小雅·谷风>等四首情歌既写了"风",又写了"雨";2、通过对这四首情歌中既写"风",又写"雨"和只写阴云风天而不出现"雨"字之诗句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其中几个关键词的解释,进一步指出其中的"风雨"是象征男女两性交合行为的隐语,而不是笼统认为"风雨"、"风"、"云"、"雷"、"电"都是象征"男女欢合"或者说都是"象征男性"、"象征女主人公爱情幻想中的配偶现象"的隐语;3、就审美角度和艺术手法而言,其中的"风雨"之景是象征诗歌女主人公在生理、心理和感情的经验层面所达到的阴阳合和的审美境界,而不是用来渲染凄清孤苦的气氛,以衬托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00.
珍珠在<红字>中的角色远远超越她是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孩子这一表层现实,她是这对悲剧恋人渎圣、神圣的爱情在其身上的投射.本文通过对珍珠人物的象征寓意的诠释,阐述霍桑提倡的神圣的爱情能净化、拯救曾一度"堕落”的灵魂,从而达到精神上永恒的结合这一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