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3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3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115篇 |
人才学 | 23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79篇 |
理论方法论 | 97篇 |
综合类 | 1451篇 |
社会学 | 105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于诗人艾略特来说,时代代言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个体生命对世界的发展确实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作为诗人,他选择了语言,选择了人世。面对西方文明的衰微,爱略特寻求着回天之力。《荒原》成了一代人思想苦闷的投影,成了一次世界大战冲击波之下资本主义精神危机达到顶点的写照。宗教是拯救西方文明的出路吗?答案是双重的。荒原还会有救吗?结论是含糊的。爱略特真正地把自身精神放置到了现代世界的"荒原"之中。 相似文献
22.
23.
王玉霞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80-82
试图剖析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以及考察这两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24.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界庙在清代广西各府中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浔州、郁林、平乐、梧州等五府(州),呈现出一种沿着西江流域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在郁江两岸分布最为密集。清代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界神祭祀圈,而这种祭祀圈的出现与三界神的现实功利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象征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深融于传统文化的有机体之中。水作为大千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自然形态多样,因而被赋予了“人格、情感、时间、美、生命本源”等众多的象征义,并且透过水的象征义也折射出“正道直行、民为邦本、豁达乐观”等民族文化精神。一、水的象征义(一)水具有人格象征义所谓人格象征义是指在原本与人类和人性没有关系的意象中,赋予人性和人格的含义,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水是有生命的物质,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 相似文献
26.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学界对“雍仲”符号的叙述有不少文章论著可资参考。根据笔者所掌握资料,国内对这一符号进行较全面研究、罗列资料较齐的论著当推王克林先生发表于《文博》杂志1995年第3期上的《“”图像符号源流考》一文。除王先生的这篇文章外,笔者在其他书刊杂志上也翻阅过一些材料,但都没有像王先生这篇文章内容全面,论证严谨。本文结合上述有关材料,尤其是结合反映于藏族文化中的有关这一符号的材料,拟对雍仲符号在藏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得今后对这一符号较为客观真实的探讨与解读。… 相似文献
27.
刘传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0-11
名栏是知识生产领域的名牌产品。它从来都不是自封的,也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需要得到学界和期刊界的普遍认可。名栏之所以被称为名栏,一是特色鲜明,二是水平高。舍此,将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算做到了这两点呢?我认为,可以用"七你"来衡量。一是首先想到你。也就是品牌学中常说的第一提及率。具体而言,有三方面的意涵:(1)期刊同行首... 相似文献
28.
李廷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诗风独特,在晚清诗坛上有较大影响。其诗风格新奇、悲壮、雄放。其风格的形成跟当时所处的悲剧时代有关,跟他本人致力于创作新派诗密切相关,同时也跟他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诗歌中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灵活运用古体诗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29.
30.
周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1):16-20
穆旦从卞之琳的《鱼目集》和《慰劳信集》的发表,看到中国新诗“抒情”性质由情感到知性的转变,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五四以来的抒情成分的丧失”。他无法认同这一事实,提出了“新的抒情”(1940)这一口号。这是穆旦一次重要的诗学选择,此后“新的抒情”在“忠实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并在穆旦晚年的诗学追求中融入了新的原质,它体现出诗人的历史睿智及其美学认识的新高度,给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