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1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75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3篇
理论方法论   255篇
综合类   5327篇
社会学   32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31.
白朴词集《天籁集》有金陵怀古词11首,其艺术风格以沉郁俊逸见长,突出表现为:底蕴深厚而含蓄蕴藉,情真意切而寄托高远,以及审美视感和抒情空间的广阔。它既继承前人,又有所创新,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代表了同类题材词作在元一代的成就  相似文献   
32.
宋代苏轼实在是位能豪能婉、能刚能柔的词坛多面手。他不仅开创了豪放词派,婉约词也写得辞情蕴藉,韵味醇厚,有的还能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使其婉约词独具个人风采。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09-2014年收录的有关藏汉双语教育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元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软件和SPSS 19.0进行内容挖掘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近6年来我国藏汉双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藏汉双语教育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4.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诗词体性之异论,主要体现在六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角度予以辨分;二是偏于从创作主体素质要求角度予以辨分;三是偏于从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角度予以辨分;四是偏于从结构笔法与技巧运用角度予以辨分;五是偏于从声调运用与音律表现角度予以辨分;六是偏于从面貌呈现与审美风格角度予以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与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了传统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之体性提供了宽阔而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5.
文化差异与语义词项空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差异并存。差异主要体现为独特性和真空性。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多为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真空所在。“词项空缺”作为文化“真空”的产物直接反映民族文化“空白”,分布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随着各民族之间接触和交往日益增多,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趋同和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借鉴他民族文化,研究“词项空缺”,对丰富本民族文化,更为全面地认识主、客观世界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意象征”——现代诗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义 《学术研究》2002,(11):119-123
本文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整体把握 ,寻求双方的亲和性 ,推导意象与象征可实行“联姻” ,证明“意象征”是现代诗掌握世界的一个基本的、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37.
魏尔伦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诗学理论,重视音乐性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他用语言模仿乐音,以独特的声响打通人的感官,实现感觉挪移,以求达成波德莱尔的横向应和.诗人借助再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诗意如音乐回环往复,从而推动语言的所指多层次地向纵深扩展,最终达到表层和深层的纵向应和.复调作曲技巧的运用,既构建了立体有形的外部世界,又表达了无形无边的人类情感,实现了横向应和与纵向应和的结合,诗义直达无限.魏尔伦的诗歌通过有形与无形之间无限的展示空间,较为全面地表现世界和人性的本质.由此,魏尔伦以音乐语言继承和发展了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丰富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奠定了自己象征派代表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8.
女词人吴藻的一生由饮酒读<骚>到避世逃禅,心迹之演变在古代女性文化人中颇具典型性.本文由梅花意象与净土意识之渊源入手,通过对吴藻前、中、后期梅花词所流露出的禅意之淡浓浅深的对比,探寻吴藻心态变化之轨迹、情感流走之脉息,并通过内在心理动因和外在文化环境诸因素分析词人避世逃禅心迹之所以借梅花意象作表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 ,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 ,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 ,《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 ,《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 ,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40.
在现代俄语语言学著作中,所有带"благо"这个组成部分的词的语义,结构和功能作用还存在模糊意识.通过观察分析俄语中带"благо"组成部分的词,进一步加深理解它在词汇语义学和词义语法学的作用,并认识到这些词汇在民族文化特点中的涵义.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