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0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75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23篇
理论方法论   255篇
综合类   5327篇
社会学   32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叠音词在日语中运用十分普遍。语素的重叠,往往能表达一个更加丰富突出的含义,具有其他语言形式所无法代替的特殊表达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学界更关心的是合成词整体的研究或某类复合词的研究,对叠音词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叠音词研究在语法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纪永贵 《阅江学刊》2010,(1):130-137
樟树作为文化符号所遭遇的古冷今热的现象很值得研究。作为自然生长的南方树种,其实用价值表现多多,但是在芬芳比德、植物象征极为盛行的古代,樟树却没能获得应有的文化品质,这与其不幸生长在非政治中心的南方区域且隐居深山幽谷有关。至而今,尤其是近十余年来,樟树已被37个地级市选作市树,其符号价值迅速飙升,而主要的实用价值反而在无意间被忽略了。樟树作为市树确实让城市更美了,不过,它们展示的只是其亮丽的外表。  相似文献   
83.
目前的几部内向型汉英词典普遍存在词条义项的对应词的适用性不够理想的问题,笔者从用户视角出发,举例分析了词条的对应词适用性在七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各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以供今后词典编纂之参考。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浪漫主义和心理分析的角度,解析了红字A和四个主要人物以及不同场景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霍桑成功地运用多重象征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暗示红字主题,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现出神秘主义的晦涩。  相似文献   
85.
二胡曲<烛影摇红>因其原始文献资料的匮缺而多有它解,这给人们演奏、鉴赏一代国乐宗师的绝笔之作,及把握、梳理天华先生的思想、精神脉络以便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力图滴水成河,综合概括天华先生音乐活动的时代背景、天华先生的音乐思想、天华先生二胡曲的情感思想基调、烛影摇红的文化思想流变、<烛影摇红>的象征寓意等诸多内容,以便揭示出二胡曲<烛影摇红>轻快中见哀伤、欢愉时现无奈、沉醉里出愤激的,借歌舞之事发兴亡之慨的奋争、警示、鞭策与觉醒之深沉意蕴.努力可关筋结,同仁不吝评说.  相似文献   
86.
湖南省邵阳南路话 (简称宝南话 )是汉语湘方言的一个土语 ,其中存在不少壮语成分。本文汇集笔者口头的宝南话中的部分混合词 (hybrid)———汉壮合璧词 ,这些混合词中的壮语词素 ,具有充分的“底层现象” ,可以说明邵阳南路地区原来是壮汉两族及其先民共同生活的地方 ,宝南话及其所属的汉语方言的形成 ,是这里的民族融合和汉语最终取代壮语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词体最鲜明的外在语言形式和特征乃是其参差错综的长短句式。这种长短错综的句式组合,体现了不同于整齐诗体的表现形式和表意特征;同时对于这种句式不同的表意策略,也是形成词人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词体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具有着细腻层深、曲折婉转的表达特征,体现了中国诗歌语言表意功能向更高层次、更深层面发展的必然趋势。词体的出现,完成了中国诗体由齐言向杂言的飞跃,在中国诗体以至文体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内涵深邃,表意含蓄,充满象征性意蕴。她经常运用这种蕴意悠长的象征手法的刻画和描绘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文化异化现象,在平凡叙事中揭示令人深思的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劳伦斯的小说具有"旨隐意藏"的蕴蓄之美。  相似文献   
89.
龙国庆 《船山学刊》2009,(1):162-165
对成就清照词的核心元素,历来见仁见智。纵有论及其为忧患意识者,亦多将清照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将忧患意识归之于后期,造成了清照词在内容上人为的“前轻后重”。本文侧重分析清照前期词的忧患意识的成因与在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90.
词体在"苏门四学士"手中成了"自遣"的工具,但是由于词人的禀性情怀、后天修养不一,面对贬谪的心理反应也并不相同,反映在词作上就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蕴涵。本文结合具体词作探讨"四学士"在贬谪期间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