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30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61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1266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3147篇
社会学   248篇
统计学   25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51.
陈平原 《学术研究》2008,(1):127-137
在一个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饮食从来就不仅仅是营养或美味,而是包含了太多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味蕾的感受、知识的积累、历史的氛围以及文人的想象,附着在具体的食物上,大大扩展了饮食的文化内涵.在众多意蕴闳深的食品中,栗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当和故园之思联系在一起时,炒栗子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一文化符号.今人之欣赏糖炒栗子,除了苏辙的旧时秘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郝懿行的精彩考辨,周作人的苦涩文章,还有各自多姿多彩的口感与记忆.正因为其意蕴的丰富多彩,糖炒栗子成了敷陈"作为文学、文化及政治的'饮食"的绝佳题材.  相似文献   
252.
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隆年问,"外江戏"进入粤东地区,从此与客家人结下不解之缘.本文从广东汉剧的历史变迁与客家人的关系、客家人对广东汉剧的接受和传播、广东汉剧音乐与客家音乐、广东汉剧剧目与客家事象、广东汉剧演出与客家习俗的关系等层面,全面阐述了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内在历史因缘.  相似文献   
253.
记数符号是模仿中国古代计算工具——算筹的摆放得来的,随着文书的出土真实地再现。通过分析黑水城出土西夏借粮契约和元代赋税文书中记数符号的形式、含义和原则,并与敦煌失名算经和古代数学著作中的进行比较,揭示了记数符号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文献中的特征,并从整体上描绘了它的发展历史,折射出黑水城文化所起到的继承和发扬的作用,为研究党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254.
符号政治经济学作为鲍德里亚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鲍德里亚曾经围绕这一概念阐发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批判理论,显现了其与马克思之间的密切关联,并形成了一部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为数不多的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专著--<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另一方面,这一概念的形成又处于鲍德里亚思想发展的转折点上,是鲍德里亚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向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转变的转折点.由此引发了鲍德里亚对待这一概念所特有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55.
在信息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中很重要的因素。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思维符号是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反映。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总和,包含了意识与非意识的表达。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两类不同的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显现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贯通的对立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56.
《物体系》是鲍德里亚在1968年发表的专著,是其学术生涯的起点.该书主要通过功能性系统与边缘性系统两个向度,来分析物是如何在现代社会自成体系的,并立足于物体系的理论基点透视现代社会在物体系的消费意识形态话语笼罩下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个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257.
符号消费是消费时代的新趋势。在此趋势下,文学的状况和对文学的思考也就有了新的文化语境。首先,通过指陈当代社会的符号消费的状况,反映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在当今文化生活领域中的表现,确认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一部分族群文化身份的体现。再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语境下文艺学面临的问题,指出文学可能成为没有具体所指的符号,它的意义不在于指陈了什么,而是这种指陈体现了何种意识,而文艺学对此应该加以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258.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59.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260.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与传统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民俗礼仪等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其所特有的动态而多元的符号性,对中华文明的世代相承和传播,以及中华民族间的交往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茶文化结合了中原农耕文明以“和”为核心的礼仪精神,并不断吸收周边北方游牧民族、西南山区民族饮茶的养生药理功能,通过各民族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饮茶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意义已消融入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之中。并且,随着饮茶之风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普及,茶事活动也逐渐打破了上下层社会和南北地域之间的界限,逐渐走向更具世俗趣味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