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9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72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部宪法都不同程度的规定了对于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历史性地将“私有财产”写进宪法。这一创举不仅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标志着公民财产权利的宪法保护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要真正使这项宪法权利变成公民的现实权利,还需要我国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2.
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根本特征是实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对传统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同于西方国家可以从原始投资者主体中自然育出企业法人产权,而必须在原有国家所有基础上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为此,研讨产权的含义及发展,股份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实质及特征等问题,友助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3.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为例,在掌握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制约其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规模来看,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从结构来看,土地流转收入增长迅速,土地征收补偿收入占比逐渐降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以财产权制度和市场化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障碍是制约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外来资本对农村土地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价值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最后基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视角提出:完善财产权制度设计、提高市场化制度水平、注重外来资本适当引进、提高地区农地产出效益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4.
国有企业要提高其效益,不是在所有制上做文章,变公有制为私有制。而是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塑造国有企业,让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给企业提供公平的、有利于竞争的环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65.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本文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同时进一步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明晰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关系,难点是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具体应从立法、守法和执法三方面采取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66.
文霞 《学术论坛》2006,(2):172-175
秦汉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前学术界对此时期奴婢的数量、来源、从事的工作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法律层面上奴婢的地位和待遇等问题,探讨较少。文章试图从奴婢的生命权、财产权和婚姻权着手,探讨秦汉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7.
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对环境权主流观点的一种担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谦 《江苏社会科学》2007,9(2):140-146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环境权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但它所宣示的环境保护理念还是发挥了应有的效用.公民环境权利的宪法条款并不能当然昭示一种新型基本权利的诞生,却滋生了环境法学界关于环境权研究漫无边际的构想,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表面繁荣.当前环境权研究最大的缺陷有两点:一是人为割断环境保护与现有基本人权的关系纽带,使环境法在没有基本权利支撑下失去法律保护的目的;二是习惯用一种静态的眼光审视宪法、行政法、民法以及其他部门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原有的缺陷,却没有以动态的理念去体察各个部门法基于环境保护所作的调整.事实上,现代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是相互交错、融为一体的,围绕环境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中心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维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68.
政府在处理公共政策时,要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只有客观中立才能够真正化解冲突.而当政府本身作为冲突主体之一时,则需要引入第三方,或者说需要引入某种协调谈判机制,让冲突双方都能够表达自身的意志.冲突的最好解决方法是融合,不是妥协,更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这就要求政府在处理冲突时,要在制度层次上化解冲突,即解决产生冲突的制度平台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9.
王翠敏 《齐鲁学刊》2007,(5):153-156
国家行使土地征用权的机会结构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土地征用权正当合理的行使,不仅需要在实体法上进行规制,更需要完善程序法来实现进一步控制。在土地征用启动环节中建立公告程序、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晰土地征用补偿纠纷救济程序,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社会可接受性,避免征地过程中的抗争行为。  相似文献   
70.
关于个人信息财产权与人格权的关系,目前学界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不同观点。个人信息财产权具有可转让性,与人格权的人身专属性有明显区别,应当独立确认个人信息财产权。个人信息财产权可以独立行使,形成"个人信息人格权-个人信息财产权-个人信息使用权"的权利层次,有利于保障个人信息商业利用行为中各权利人合法利益的实现。不同类型个人信息对人格的"外在性"意义不同,对个人信息财产权进行独立保护,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格尊严保护与信息自由的价值平衡。因此,只有对个人信息财产权采取独立确认、独立行使、独立保护的二元模式,才能保障个人信息通过市场进行最有效率地配置,促进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