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3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0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通货紧缩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的趋势。近年来,由于供求失衡,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金融体制不健全,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和加入WTO的影响,我国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面临通货紧缩的困境。治理对策为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2.
财政宏观调控是“中性”的.即总是使经济增长“拉向”正常增长的状态;财政宏观调控又是稳健的,因为它的目标始终是指向经济稳定增长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轻税政策。  相似文献   
133.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作用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协调能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将会对国家的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在现阶段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样才会在经济在增长的同时,又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宏观政策组合的重点,从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优质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协调我国经济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34.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必须保持彼此之间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协调、政策时效的协调、政策功能的协调以及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控制逐渐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向公共财政模式过渡,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现阶段,应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从而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稳定价格指数,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35.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6.
什么是财政政策?通俗地说.现代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采取一定的财政手段调整财政收支形成不同的组合。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看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手段和财政收支的组合。同时还要看配搭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从2005年开始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就是政策转型。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是以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7.
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只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随着一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应适时适度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更加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使其沿着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行轨道前进。伴随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实行,经济增长加速效应突出,国民经济领域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这迫使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有必要由扩张性向中性转移。把握积极财政政策向中性的财政政策逐步过渡的“火候”,就要充分适应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在调控目标、调控方式、调控手段和方法组合上进行适时调整,采用更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宏观调控财政手段。  相似文献   
138.
通货紧缩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是从“货币渠道”(即货币价格或货币数量的变动)来揭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 1 )利率传导机制,货币供给M↑ 价格预期Pe↑ 通胀预期πe↑ 实际利率ir↓  相似文献   
139.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