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学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国忠 《阴山学刊》2002,15(1):92-95
学业成就归因是学生对其学业成就的原因进行追寻、解释和评价的过程。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和调查研究 ,学生对学业成就归因的因素主要有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教师教学等。这种对学业成就归因的结果对学生的情感反应、学习动机、学业成就的期待和抱负水平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2.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扩招后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大学就业指导中适当的运用归因理论,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学生的就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原因,从而有效地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93.
在我国新旧体制交替、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整体结构转变的背景下,人民的政治价值观念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出,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得不使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之间要进行博弈来获得有限社会资源的归属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安全的潜在威胁,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构建社会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与社会的安全是分不开的,安全是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有利于预防和消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4.
基于消费者归因和期望理论,引入负面归因和消费者CSR期望两个变量,分析两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故意行为和无意行为)对消费者感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故意行为和无意行为均能正向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的感知,但是感知存在差异性,消费者对故意行为的感知更高;这种感知的差异性来源于消费者对两种行为负面归因的差异性,负面归因起到了中介作用;消费者CSR期望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为与消费者感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5.
职业决策是个体依据自身和社会需从几个职业中选择出最理想职业的过程。本文是在对前人对决策研究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决策研究的新趋向:归因风格和时间压力可能会对决策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96.
在汉语交际中,想要赞扬或批评某人某事,往往不是直奔主题,单一地"扬"或"抑",而是以"扬"抑"并举的形式来达到"扬"或"抑"一个方面的交际目的.汉语交际中的"扬"抑"策略分为四类(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似扬实抑,似抑实扬;(3)以扬为抑,以抑为扬;(4)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汉民族偏爱运用"扬"抑"策略的文化归因汉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们对这种表达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97.
农村贫困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国内学者在研究农民贫困问题时,更多关注的是农民的收入贫困,并为此进行大量研究,然而却忽视了农村人文贫困甚于收入贫困这一事实。事实上,农民收入贫困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正是农村人文贫困加剧了农民收入贫困。  相似文献   
498.
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解释自己与他人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为高校大学生构建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归因内涵进行粗浅剖析,在归因理论的视域下提出通过减少归因偏差、提高个体内控程度,进行归因训练、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加强环境引导、营造优质人际交往氛围这三重路径来促进高校大学生构建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99.
网络口碑离散反映了已有评论者有关产品态度褒贬不一的程度,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的传达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网络口碑离散归因选择模型结论,结合双系统理论补充了分析式系统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促进作用,运用元认知理论检验了我国现行主流网络平台典型的三种口碑分布呈现方式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2个眼动实验,共计329名被试的实证分析发现:(1)分析式系统的激活可以有效促使消费者做出有关口碑离散积极的归因选择;(2)当口碑分布呈现方式为适度复杂时,分析式系统的激活将有利于消费者在有关口碑离散的综合判断归因中做出了积极的归因选择;但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不流畅性感知的口碑分布呈现方式都能显著影响分析式系统激活与有关网络口碑离散的积极归因选择间的关系,当口碑分布呈现方式带来的认知负荷未满足消费者的认知需要(简单呈现方式)或者超过了消费者的承载上限(非常复杂呈现方式)时,分析式系统的激活均对有关网络口碑离散积极的归因选择无显著影响,最终无法起到削弱网络口碑离散负面影响的作用(3)即使在引入平均星级水平和产品属性的讨论后,上述研究结论仍成立。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网络口碑离散负面影响的削弱机制及削弱策略,而且对营销者进行网络口碑管理提供了具体且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0.
本文以34家企业的60名主管和36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讨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时间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敌意归因偏差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时间压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外源性时间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距离中介了时间压力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敌意归因偏差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通过心理距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但对内源性时间压力和心理距离以及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本文从调节员工时间压力、重视员工与组织间心理距离和有效利用敌意归因偏差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