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阳光与海滩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43.
《社区》2008,(20):32-33
人们发怒时,嘴里常常蹦出两个字“滚蛋”! 与其说“滚蛋”一词具有实际的语言意义,不如说它是一个表达强烈情绪的符号,因为它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那么“滚蛋”一词是如何由具有实际语言意义转换而为一个象征符号的呢?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还得从远古的生殖崇拜说起。  相似文献   
44.
一、创境激趣,明确习作要求 师:三四班的同学课前准备工作做得特别好,这是非常良好的习惯.这节课咱们将一块儿学什么呢? (生看课题齐读:编童话故事,改不良习惯.多媒体播放"童话王国"课件)  相似文献   
45.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讲解抽象、深奥的道理,即是所谓趣喻.在中国传统社会,大儒、鸿儒用"趣喻"去宣传礼法,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道理,并为君王所借鉴,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君道·人学"理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趣喻融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于一身,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现统一的典范.趣喻具有形成"共识效应"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关于<清明上河图>研究中颇有影响的是图中所表现季节的两种说法."四季景说"以主观臆断把<清明上河图>列入"四季配"的表现形式,有悖于其正剧性质."秋景说"视而不见北宋东京清明时节特有的枯绿交融与人们穿戴不一的景观,而得出<清明上河图>表现秋天的结论,是因为犯了立说使用的资料以偏代全、研究用的图本印制模糊而考证有误,以及不大了解绘画艺术创作使用的语言,解读画面缺乏情趣感而产生偏颇等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47.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5,(6):32-33
<正>不变应付世事,不外乎两个法子:不变、百变。人家要什么,你就变什么,三五个回合下来,你就累垮在那里,而且会变成四不像。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人善变,有人不善变,良家妇女或许也想涂脂抹粉扮万人迷,可是胭脂颜色硬是不对劲,只得放弃。  相似文献   
48.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认为,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表现了一种悲凉美,而在趣味上,与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所展现的俗趣不同,《故都的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雅趣和俗趣的交融,但这种交融并没有贯穿到全文之中,在某些地方雅趣超过了俗趣。  相似文献   
50.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它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唐宋人通过对“趣”作为诗作审美本质的初步阐说及对其的界分,将“趣”提升为了诗论的审美范畴;明人进一步对“趣”作为诗歌审美的质性要素及其生成与本质特征展开阐说,并将“趣”引入到了曲论及小说批评与理论中;清人则贯注“趣”以更深刻的理论意义与鲜明的时代色彩,古典“趣”论在戏曲理论批评中又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