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3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汉魏之际由于社会人事的需要,形名学得以发展。王弼依托这一理论为基础,对言意之辨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依此援道入儒,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诠释,从而建立起以无为本的贵无理论,为当时已被士人所广泛认可的圣人人格的指向、君主材质的规定以及政治生活中自然与名教的关系等现实问题,在本体论的高度上提供了一种理论的支撑,亦并开启了魏晋玄学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2.
高尔基在谈到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时候说,小时候他听的许多童话故事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确,童话故事是儿童最为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幼儿教育之中,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童话的这种作用,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将会为孩子将来的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祥虎 《山西老年》2011,(11):54-54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进一步了解发现,这跟他们的“多趣”有关。老年人应该有哪些“趣”呢?  相似文献   
74.
"新文人画"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它是转型期文化中的一个比较特殊而矛盾的复杂案例。其"新"主要表现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半个文人画家对理想之美、生活之趣、时代气息的不倦追求。  相似文献   
75.
李小宁 《新天地》2011,(12):310-310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教师要使自己充当的角色发生改变,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不能做简单的教书匠。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氛围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6.
同形回复句的修辞机制,主要是通过句构调配上的“形趣”,来增益句义表达上的“意趣”。同形回复句侧重通过特殊的语句编码形式生成的美学信息,来提升语句修辞效益,体现出变异语句修辞的主要特征。其语用形式主要有关照同形回复句、对比同形回复句、首尾同形回复句三种。  相似文献   
77.
唐代大诗人元稹的诗歌特色和成就长期以来在“元白”并称中被掩盖或曲解 ,本文论述了元稹的诗歌个性 ,指出元诗的美学趣向重点在于“风致宛然”的艳丽小诗和次韵相酬、属对精工的长篇排律 ;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 ,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本文还论述了元稹的诗学批评及其与当时文坛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作为非主要课程,并没有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这种错误意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纠正,激趣法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9.
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文目录中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特有的魅力。本文围绕以趣入境知诗意的教学目的为中心,提出三点具体措施加强学生对初中语文诗词的理解,旨在为实际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