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历史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费希特整个学说中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一方面,他想要确保具体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让自身陷入特定的事实中。费希特从人类理性的、整体的历史出发,将具体的历史内蕴于先验的统一中。为了实现这种统一,费希特对历史与形而上学进行了哲学理性与信仰两个方面的调和。但是,通过对费希特调和结果的重新审视,我们不难发现,理性与道德信仰之间似乎总是存在某种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是费希特处理历史与形而上学关系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难题,同样也是其全部学说必定会遭遇的一个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12.
张东辉博士的专著《费希特的法权哲学》是国内第一部介绍费希特法权哲学的学术著作.该书将费希特法权思想主要划分为青年时期、耶拿时期和柏林时期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给我们综合了解和深入研究费希特哲学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费希特思想中,正义理念的先验基础即绝对自我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上帝,而是实践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实践理性赋予了人类思考正义问题的基本视角.以此为据,费希特不仅探讨了正义理念的内涵,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伦理原则,并意欲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费希特的正义理念为一切正义法则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卡莱尔的英雄道德史观是通过宗教形式而通往道德核心的历史观。英雄道德史观来自于他对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现实社会生活的体验、观察的社会批判上,因而有着鲜明时代特征;而思想基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十九世纪英国主流思想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批判,一是对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尤其是费希特思想的欣赏与回应。  相似文献   
15.
费希特尝试通过智性直观来研究先天之物,他的智性直观和康德的分析判断相类似,是一种研究先天之物的分析式方法。而胡塞尔的范畴直观则更接近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研究先天之物的感性—综合式路径。费希特单纯通过分析概念间的思想关联来研究了先天之物,但并未顾及感性经验、空间和时间的作用。胡塞尔则认为,没有感性经验作为基础,也就无法考察先天的本质,感性经验始终是研究先天之物的先决条件。这两种探讨先天之物的方式有着各自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对自我的认知和意识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费希特的教育哲学提倡教育兴国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普鲁士的教育改革,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从善良意志的确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塑造和宗教信仰的培育四个方面全面革新德意志的旧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重视民族教育,强调教育在复兴国家的事业中具有的重要力量,提出通过发展民族教育来复兴民族的主张。费希特的教育思想也能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复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紧密联系,所倡导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教育思想是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统一。20世纪20-30年代,其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费希特历史哲学进行了“时代”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王荔 《兰州学刊》2013,(1):5-12
费希特法权哲学的独创性在于以主体间性演绎自由原则.这不仅赋予其法权学说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也改变了法学理论以往对于个人权利、共同意志及国家权力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促进了法律价值观从个人自由向社会正义的转向.此外,费希特法权学说所具有的理论限度也揭示出,我们对于法律价值之社会正义转向所产生的负面后果以及“法治国家”本身具有的限度都应当保持适度清醒.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学体系基础上,对大学的本质、学术自由及大学教师的使命等高等教育思想进行详细阐述。他认为,大学作为人类智慧不断延续下去而设置的机构,以"学术自由"为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师是神圣理念的传承者、学科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风向的引导者,这些高等教育理念一直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自我意识原则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被创立起来,是由康德完成的。在康德那个时代,如下的思维规定已经形成了:第一,沃尔夫已经发现了知识是在范畴中存在;第二,耶可比发现了范畴乃是主体中的范畴,因而不可能认识到自在之物;第三,通过休谟,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被揭示出来。康德的哲学思想正是通过这样三种思路的启发才得以形成。康德的基本思路是从知识的建构方式上引出的。康德首先关心的是,作为一种概念性的知识,到底是通过何种中介,才可以在我们的主体中建构起来。康德曾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部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康德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