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3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60篇
理论方法论   262篇
综合类   1552篇
社会学   145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人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正当性需要,它是物质生活生产发展的产物,同时,物质生活生产以及物质生活本身也要由美好生活需要加以引导,从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了美好生活需要加以引导的两个基本方面。当前,生产受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全面的影响,生活受不合理生活方式的困扰,使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满足受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制约。因此,应加强美好生活需要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引导,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引领下,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共建共治共享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难题,同时还要引导生活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2.
23.
24.
邓小玲  庞清 《现代交际》2022,(11):26-33+12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围绕技术与生态危机根源关系,从“控制自然”理念、“异化生产”本质、“异化消费”观念这三方面对技术进行批判,同时通过提出推动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双重变革阐明了技术与生态危机出路的关系,对技术的正确运用和生态危机的化解提供了许多有益思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因缺乏实践基础而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5.
26.
生产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由于马克思并未明确界定这一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构生产方式过程中产生多种理论路径,以阿尔都塞、巴里巴尔与普兰查斯为代表的重构,是其中最具典型的路径之一。这一条路线在重构的过程中,先表现为以多元决定的因果论替代对立统一的辩证因果论,再以权力斗争取代基于生产关系的阶级斗争,最后以话语取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社会形态的赋型。这条重构的路径对批判以第二、第三国际为代表的“经济—技术”决定论有显著效果,却陷入了一种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偶然性”历史观,走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误区,对西方左翼思潮产生了深远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27.
28.
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讨论这一话题的著作相继出版。不过,到目前为止,其中大部分著作都试图从某一视角研究本次危机,如认为它起源于资本主义内部的某种金融机构或者美国的政治权力。与此同时,一部分著作则试图从总体上分析引起这场危机的各种因素。然而,在这些最新著作中所欠缺的就是  相似文献   
29.
一、Introduction a.The aim of this essay This paper alms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bstract translation theory-"fidelity"to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the source text "Capitalism works" by Geoffrey Owen.b.How to progress For  相似文献   
30.
庄锡福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世纪之交是“全球化”高唱入云而“反全球化”也风起云涌的时期。可见经济全球化是颇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只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分析之,才能正确把握全球化语境下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全球化历史进步性的依据在于全球性的生产社会化,而非其借以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