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8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90篇 |
理论方法论 | 35篇 |
综合类 | 192篇 |
社会学 | 12篇 |
统计学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可分为一元关系与二元关系。一元关系可具体分为政党优位关系和公民社会优位关系,而二元关系又可分为温和二元关系和极化二元关系。从规范意义上讲,在这四种关系中,笔者最倾向温和二元关系。温和二元关系的实质是实现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双向赋权。双向赋权指向到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的"重建的合法性"概念实质便是本文所论及的双向赋权,即构建一个政党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交往共同体,政党与公民社团都可以自由而平等的介入其中,通过论辩和协商达成双方的合意与共识。在中国,这种相互赋权的重要推进途径便是党社协商。 相似文献
112.
[摘要]本文研究群体传播与人的发展的关联,以重庆四个农转非社区为样本,以农转非居民组成的锣鼓腰鼓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群体传播对农转非居民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区锣鼓队成为农转非居民新的归属群体和互信团体,活动技艺的习得、平等互动的沟通氛围和传播特性有助于农转非居民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群体活动的公共性原则和协同精神对于公共意识的建立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3.
网络赋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其是否真实存在?以何种形式得以存在?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判断,从而引发了学界对其的讨论。以《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为数据来源,研究发现网络对社会底层群体的赋权具有双重性:在形式上,网络赋予了底层群体自由的话语表达空间,可谓形式上的增能;就实质上而言,底层群体并未获得切实的话语权利,较其他群体而言依然处于弱势,他们在网络中的资源禀赋也未能有效地扭转自身的劣势。这种双重性是真实世界与网络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要实现形式赋权和实质赋权的统一,需着眼于从现实社会解决问题,修正和完善当下社会价值观,提升公众对底层群体的关注,并提高底层群体的网络技能。 相似文献
114.
从"顶礼膜拜"走向"自我赋权"——信息社会背景下学校教师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同时也面临难得机遇。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对待知识,如何强化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已成为当今教育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文章从信息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了教师面临的知识背景以及在知识变革面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教师只有从对专家权威的"顶礼膜拜"走向确立主体性的"自我赋权",才可能真正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15.
王颖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6,(3):47-52
妇女社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是我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项目制治理下,国家对不同的妇女社会组织采用差异化的治理模式:对妇联的让渡式统合和对民间妇女社会组织的福利式吸纳.国家通过项目制实现对妇女社会组织的治理和赋权,并进而实现对妇女的治理和赋权. 相似文献
116.
117.
针对一种在属性权重和决策者权重完全未知且属性值为定值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文章基于离差最大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可对多种主观和多种客观权重信息进行集成的最优化组合赋权方法求解属性的集成权重,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以求属性的集成权重的方法去求解决策者的集成权重.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中工作的妇女受歧视的现状和社会根源,并从反歧视理论的视角,探讨企业社会工作如何促进女职工的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9.
文章从系统研究出发,利用生态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原理方法论,建立民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复合系统(民生发展系统),构建了民生发展系统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