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论1959年赫鲁晓夫美国之行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9年赫鲁晓夫美国之行 ,是前苏联国家和苏联共产党首脑第一次访美。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赫鲁晓夫访美缘起 ;其次 ,全景式观照了赫鲁晓夫访美行踪 ;最后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赫鲁晓夫在美国的参观访问活动。一方面 ,充分肯定赫鲁晓夫此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另一方面 ,也指出了由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2.
佚名 《领导文萃》2012,(11):73-76
经过了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道路,中国外交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最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而这与中国领导人的个性外交密不可分……周恩来:美食为媒宴天下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领袖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更是以杰出的外交家风范闻名。在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美食发挥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3.
不幸与有幸     
杨学武 《领导文萃》2010,(18):80-82
<正>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非正常下台的原苏共总书记。他们是被政敌赶下台的,赶赫鲁晓夫下台的是勃列日涅夫,赶戈尔巴乔夫下台的是叶利钦。不过,他们下台的遭遇虽然大同小异,但下台之后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4.
丁学良 《领导文萃》2012,(19):80-83
他们过去之所以被选中并得到升迁,并非是因为出类拔萃,只是听话。他们熬过来了,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浮到上面,首先是由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没有把他们看作是竞争对手。列宁死前看到的机关集权只是冰山一角。斯大林在列宁病变的那两三年里,已做了非常扎实的布置,掌控了日常管理党务的权力,把服从他、完全照他思路办事的机关人员,安排在重要的岗位。随着列宁的去世,这种人事安排加速了。  相似文献   
25.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赫鲁晓夫所推出的外交政策改革成果——"三和路线"在反应人道原则方面是很突出的,是冷静的,理性的。他看到了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只有最终反应人性符合人类整体的长远利益的的政策才能得更好的执行,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6.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所谓"秘密报告",虽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方面,但也存在诸多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对苏共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党内斗争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错误产生的根源缺乏科学分析;未能找到根除个人崇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大智若愚 《可乐》2010,(9):63-63
1959年,为进军苏联市场,百事可乐董事长唐纳德·肯特亲临莫斯科博览会现场。凭着和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私交,他请求尼克松在陪同苏联领导人参观时,想办法让赫鲁晓夫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大概跟赫鲁晓夫打了招呼,赫鲁晓夫在路过百事可乐展台时,  相似文献   
28.
对外政策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国内政治向国际社会的延伸,是其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始终建立在对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以及对自身发展水平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定位之上,才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延续性。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正是伴随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动,在对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  相似文献   
29.
整个苏联历史上幅度最大的对外政策转变之一,发生于从斯大林去世到苏共二十大的三年间。国内现有论述的缺陷使得对此作系统并尽可能周全的阐析仍然是必要的。这个由国家及政府利益、国际政治认识和克里姆林宫内的权力斗争共同驱动的转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几大阶段:先是对外政策开始改革但因高层倾轧而有所起伏,继之是赫鲁晓夫主政后接连采取的几大外交新举措,然后是苏共二十大正式确定对外政策新指导原则。这一转变过程的主要特征,在于缓和冷战高潮造就的东西方极端紧张局势,调整因超度严苛的霸权控制而弊端百出、势难维持的苏联—东欧关系,改变专注于中东欧及其他若干紧邻地带的保守审慎态势,开始将苏联的战略和外交势力突入世界广大不发达地区。这些基本变化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此后近30年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30.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