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赵树理的"文摊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树理不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在文艺思想方面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家。他的文艺思想虽然不成体系,但很丰富、很独特,而且极具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艺必须为农村农民服务,二是文艺怎样为农民服务。赵树理认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文艺不仅要认识、理解农村和农民,而且要充分重视普及工作、重视民间艺术的继承和转化。  相似文献   
72.
陈非 《学术论坛》2006,(9):142-146
赵树理的创作立场、艺术视角、解读方式、文化姿态等均与知识分子作家截然不同.他的农民立场以及由这一立场出发而形成的文化守成姿态与艺术表现上的民间传统坚持,同五四新文学的开放意识、启蒙精神、文化批判以及对艺术审美的现代化追寻有着极大的疏离.正因为此,众多文学史家试图把他纳入五四新文学传统框架中的种种努力都归于虚妄.  相似文献   
73.
老舍和赵树理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欢,与其对“戏剧性”元素的创造性借用大有关系.他们在小说情节经营上的戏剧性追求,一方面表现为适时设置假定性情境,激化新的矛盾冲突,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多变;同时又注重渲染故事的传奇性,通过设计奇巧的情节或安插突转,以增强读者的阅读趣味和感官冲击.在叙述话语上企慕“出口就响”的口语化、动作性,造就了其小说作品浅近通俗又生动活泼的戏剧性特点.老舍和赵树理还借鉴了传统戏曲的人物“亮相”元素,在主要人物出场时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形象“拼贴”,成为其作品人物形象和性格达成生动鲜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4.
赵树理既是一位农民文化的自觉辩护者,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意识形态的自觉代言人.这两种身份的包容与契合促成了赵树理40年代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功,但也正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赵树理1949年后小说创作艺术的衰退以至于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75.
作为在乡土里成长起来的作家,赵树理凭借着朴素、新颖、健康的作品内容和语言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李有才板话》,生动地表现出其乡土叙事的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76.
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赵树理,一生固守不变的民间立场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民间立场,使他的创作为新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寄托着作家的审美理想。赵树理"文摊"文学观、"问题小说"创作观和"大团圆结局"的美学观三个方面很好地体现了赵树理民间立场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7.
赵树理特殊的民间立场,不仅在于其利用通俗手法将政治意识形态进行。“上”对“下”的文学现代性启 蒙,也指他站在民间立场,代表并不拥有话语权的农民,从“上”而“下”对国家意识形态发表意见$正是这种连 接起“上”与“下”之间身份的特殊性!才使赵树理的小说既具有为了与其“内在听众”保持“无间离”的密合状态 而富有的种种特色(主要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选取),又超越了民间艺术形式而有自己的独创性,并且因为 始终保持这种现实主义的独创性,而使自己的作品在当代文学规范建立的过程中越来越发出不协和音。  相似文献   
78.
李振 《东岳论丛》2012,33(9):48-52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叙事模式,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叙事模式的一次大转变,并且开启了所谓"赵树理方向"。考察这篇小说的叙事策略,却不难发现它的奥秘:在创作中以政策史实取代生活史实,化悲剧为喜剧,以致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就很难发现那些进入作家视野的历史事实与文学重述的关联。"文史互证"曾是文、史领域的重要方法,《小二黑结婚》却开启了一个"文""史"断裂的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79.
学术界对《锻炼锻炼》的阐释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锻炼锻炼》反映了农村干部欺压农民的恶习,体现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其实《锻炼锻炼》旨在纠正当时农村农民落后、偷懒的不良风气,很难体现民间立场。在十七年间,民间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且对赵树理来说尤为甚。  相似文献   
80.
赵树理发表于1958年的《"锻炼锻炼"》和莫言发表于1988年的《天堂蒜薹之歌》具有主体意识表达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基层政权力量和底层民众关系的矛盾与对立。"农民作家"赵树理试图通过自己的"问题小说"解决农民问题,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要为农民说话。越是贴近生活的创作,越难以处理与现实的关系,如何以文学的方式介入现实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赵树理和莫言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