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生命自由是庄子与尼采哲学的主旨。从比较视域审视,庄子与尼采的生命自由都同样立足于生命本体意义的观照,强调生命本真的守持与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充分彰显。但因各自所处时代、地域与文化的截然不同,他们的生命自由思想在缘起、内涵解读、实现方式以及终极诉求等方面相应地呈现出"离乱之世"与"工业社会"、"超脱"与"创造"、"忘"与"变"以及"真人"与"超人"等巨大反差,体现了两者的不同生命旨趣与价值祈求。  相似文献   
22.
魏晋时期,人类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视角开始从近距离平视慢慢向远距离俯视转变,这对当时诗歌的美学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也经历了类似的转变,丰富了诗歌的哲理内涵,这些转变,给诗坛带来了新奇的自然美和无限的哲理美。力图对这一现象作一简单描述,追其前源述其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一天晚上,加完班的秦采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一进门就觉得烟雾缭绕,只见爱宁坐在沙发上抽着烟。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阐述了倪瓒"隐遁"的内因和外因,认为倪瓒散尽家资隐遁"五湖三泖间"二十余年.既源于他孤高清绝的天性,更有元代纷乱动荡的社会外因.他的"隐遁"与他的道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关系,是他的"体道而居".倪瓒的隐遁,成就了他超脱的人格和高逸的画品,以至于后辈文人画家几乎无人可及.  相似文献   
25.
宋代诗学以其赏玩精神 ,既不同于先秦两汉诗学的用诗立场 ,也不同于六朝至隋唐诗学的尚情的品味的态度 ,显示出古代诗学发展的巨大转向。从非功用的线索出发 ,我们把握了赏玩精神的一个内涵———诗歌地位下降 ,乃至沦为“玩物”。从情感超脱的线索出发 ,我们追溯到了赏玩精神的另一内涵———理性、感性兼具的赏玩不已的诗歌认识模式。这是宋代诗学的新气象 ,也是传统诗学中极富民族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26.
拉金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因为如此,死亡的意识和对死亡的恐惧使生命获得另一种超脱的性质。本文将在拉金诗歌中死亡的意象世界里。分析诗人对死亡恐惧的原因,并发现对死亡非宗教的超脱途径。  相似文献   
27.
王维不仅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也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他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恶浊的政治,保持心灵的澄静。又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从而创作了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佛禅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贡献首先在于培养了诗人一种安详的心境。其次,是开启了山水诗寓有禅意的新境界。再次,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还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这无疑也与佛禅思想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8.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 “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现象学构成识度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29.
唐异常 《老年人》2008,(11):38-39
王阳明(守仁)是时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明正德元年(1506),身为明朝兵部主事的王阳明遣奸宦陷害,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赴住途中,奸宦几次派人暗杀,王阳明均机智脱险。三年(1508)春,王阳明历尽艰险,抵达贵州龙场。到龙场后,十阳明居无所,食无粮。在这种极端艰苦孤寂的环境中,他自认一切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只生死一念尚存。  相似文献   
30.
西晋后期,诸王及诸胡的战争惨烈而频繁,终致两都毁弃,西晋灭亡。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引起东晋统治者强烈的兴亡之思。遗落世务、旷放闲逸成了东晋世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社会上也盛行清谈之风。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东晋诗人郭璞在他的诗文中尤其是在他的赠答诗和游仙诗中反复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超脱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