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23篇
理论方法论   163篇
综合类   2321篇
社会学   22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92.
作为回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爱情叙事诗,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传播中赢得了回族及周边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它又以粗犷、直率、沉郁的语言抒发了一种悲壮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欲以在西北农村广泛传唱的“花儿”体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试图利用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来尝试性的分析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3.
从<林中之死>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94.
在长篇历史小说《杨度》中,唐浩明塑造的主人公杨度共呈现出四副面孔:书生杨度,政客杨度,禅师杨度,以及三幅面孔的纠结所造就的悲剧杨度;杨度形象的饱满和立体体现了唐浩明作为一个学者的思想深度和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95.
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塑造了一位与时代错位的理学名臣与治世能臣形象,谱写了一段风起云涌的奋斗历史,演绎了一出历史宿命与时代背景交织的动人心弦的时代悲剧;其人物生命的奋力撞击,历史风云的本真抒写,则在审美维度之外引发出对传统文化的辛酸回顾、深度考察与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96.
谢林与黑格尔是同时代的人,但二者之间却有着承上启下的关系,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他们的悲剧审美观上.谢林悲剧审美观的神性色彩相比于黑格尔悲剧审美观的人性光辉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于我们今天的悲剧艺术更具启发.  相似文献   
97.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奠定王安忆丰碑式文坛地位的是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以女性的细微和敏感切入女性生活,在她看来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一件华美袍,如果将这个世界比作只有一种存在物--人,那么女性就是这袍上万千种令人眩目的饰品,而隐在这些饰品背后的那一部分则是男性世界,这是做为"底"的世界.女性再繁闹也不过是佩饰,是坠子穗子,并且光阴会剥离它们的光彩.王安忆为女性的被动处境和易逝的红颜发出轻轻的叹息.  相似文献   
98.
思维具有历史的特征.而理性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个阶段.因此,理性思维及与之相对应的理性哲学都无法超越自身的历史局限.理性哲学缺失与当下生活的对应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性极限.而理性的偏见与虚妄的悲剧价值预设正是这种极限的表现.打破理性极限的前提是将理性还原于历史中并具体列出突破理性哲学的叙述方案.  相似文献   
99.
高升 《南方论刊》2022,(9):88-90
文学作品联结着时代的发展脉络,对于人们获取时代信息并得出社会实践的启示有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经久不衰,本质原因是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元素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而深层次研究并解析作品的形成结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孔雀东南飞》这一部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为例,探究其中蕴含的悲剧原因来源,并详细论述《孔雀东南飞》中揭示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0.
任贺贺 《理论界》2022,(6):91-97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艺术的苏格拉底”是否可能的疑问,这实际上关涉感性与理性能否在个人身上进行统一的问题。苏格拉底的哲人身份意味着一种严格的理性,“艺术”则彰显着个人的创造力和非理性倾向。作为作者,《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一方面凸显着他的城邦创制,另一方面又以“驱逐诗人”为噱头创制诗之规则。苏格拉底通过厄洛斯神话表露出他作为诗人及作者神秘而感性的一面。“艺术的苏格拉底”确有可能,它的实现将为现代人探寻丰满的德性生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