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5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0篇 |
劳动科学 | 9篇 |
民族学 | 159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82篇 |
理论方法论 | 75篇 |
综合类 | 1107篇 |
社会学 | 156篇 |
统计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36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高利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5):23-28
文化植根于环境,越文化特色的形成是这个地区"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越地古老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越文化孕育的土壤,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先进的造船航海业使越人成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民族。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了越文化的与水共生的特色,集中表现为经济生产领域中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航海文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开拓精神、灵变谋略;文学艺术领域中发达的山水性灵文化、建筑文化等。 相似文献
92.
郑国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7-28
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可以归纳为"诚、规、义、争"4个字。"诚"就是诚实经商,是商业文化的核心;"规"就是规则约束,是商业文化的基石;"义"就是讲义气,商人本质是逐利,但也要以义制利,以义求利,为经商活动提供了准则;"争"就是竞争,该争则争,不该争不争,特别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这种商业文化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
王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20-22
依据近人徐乃昌《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所著录的宋代石刻材料,考核《全宋诗》相关内容,辑录佚诗25首,可补《全宋诗》之缺。 相似文献
94.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5.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 ,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6.
杨鹏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23-2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97.
98.
豫北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20-22
在当下文化多元时期,作为传统文化重要传承工具的河南民间泥塑玩具——浚县泥咕咕,承栽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入手,探讨泥咕咕的渊源、制作流程和艺术特色,是保护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
葛剑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4)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移民历来就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即人口不断地从先进发达的地区流动到相对落后不发达的地方,并通过文化传播带动那里的发展.对文化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本身文化素质比较高并且拥有政治、经济优势的移民.在绍兴历史上,越文化的发展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关系密切.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永嘉之乱以后,东晋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家族王氏和谢氏对绍兴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二次高潮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宋及此后绍兴出了不少名人,这些人才一部分是本地产的,另一部分却是移民后裔,或者是移民与土著结合的产物.历史上移民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高明的绍兴人找到了当师爷的办法,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师爷,还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近代从绍兴出去的名人如蔡元培、鲁迅、马寅初、竺可桢等,以及从绍兴出去的"的笃班"在上海才形成风靡全国的越剧,都印证了文化双向传播的特点,这个特点任何地方文化都概莫能外.要保持文化的领先地位,就要鼓励人才流动,如果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枯竭、呆滞,或者饱和、浪费.考察历史上移民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对今天绍兴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