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6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7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159篇 |
人才学 | 67篇 |
人口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195篇 |
理论方法论 | 247篇 |
综合类 | 2640篇 |
社会学 | 397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404篇 |
2013年 | 367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386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350篇 |
2008年 | 393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87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926年,沈从文在《世界日报·副刊》登出一则启事,这则启事显现出他初到北京时与熊希龄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沈从文和熊希龄在北京期间的来往,一方面反映出此时沈从文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在早期的生活、写作中如何呈现与确认自我身份。将此时沈从文笔下的熊希龄和1940年代他对熊希龄的评价做一对比,恰可看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强化了自己对"湖南人"这一身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保证。运用民族志的方法论,结合教师专业身份理论,对教师专业身份的理解和重构等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身处教育行动场,对专业身份的理解和建构既受到教育惯习的影响,又凸显了时代赋予的能动性。一方面,教育惯习影响着青年教师身份的建构,作为考试学科的教师,需要做到精通教材、熟练讲授、熟悉考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备考等,如此才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让自己“站稳讲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由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实体空间转移,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发声、对话通道,青年教师在广泛互动和自我呈现中进行着专业身份的多维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梁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以异质文化为研究背景,针对非裔和华裔在美国社会相似的经历和处境,以非裔文学和华裔文学中代表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类文学集中展现的文化身份建构问题,总结非裔和华裔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影响其文化身份建构的因素,探讨白人主流文化与非裔和华裔本民族文化各自对建构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双重性文化身份建立的必然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忘记自己是女性”——从谢冰莹、冯铿创作看1930年代左翼女性的从军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1930年代女性创作表现女人从军从政等雄强特点的,大多出自左翼女性笔下。她们以"忘记自己是女性"作为突破传统性别局限、参与国民革命战争的心理定位,超越并反抗社会性别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以新国民身份承担与男子同等的社会责任。但这种新身份的获得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再没有比女战士、女革命者更能代表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力量;另一方面,这些介入男性领地的女人以抹杀性别差异为代价,通过对男性气质的刻意模仿,达到"像男人"的目的,这是在对传统性别规定的反叛中以另一种形式失落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
身份构建是石油学术语篇中体现作者在该领域贡献的重要方式。为了解英语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的构建手段及其语用功能,收集了SPE(石油工程师协会)英语论文50篇,采用Wordsmith5.0进行检索,研究国外学者如何在石油学术语篇中建构其作者身份,并以“面子保全”理论分析其语用功能。结果表明,第一人称复数各种形式是最重要的建构手段,在不同语境中实现不同语用功能;第三人称抽象名词在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了与人称代词不同的语用功能;介词短语也是建构手段之一,同样体现了作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