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0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74篇
管理学   417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813篇
人才学   72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2495篇
理论方法论   481篇
综合类   4931篇
社会学   545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701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29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21.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222.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48-153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史上画派林立,但学界对于"江西画派"论述却不多。"江西画派"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出现是多方面的综合性表现,因为在权力系统下个体的选择并不自由,由于画派成员出身、地缘、师承关系各异,在社会阶层上下流动趋势的作用下,他们寻求到共同的价值取向自然形成艺术聚落关系;考虑到艺术家要受到社会风气、权力意志、个人能力、艺术追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最终的艺术作品是被干预之后的结果;在他们创作的山水、花鸟等形象中有了更多的亲和力和情趣意味,写意抒怀类的作品比重很大,画面境界的营造上透露出艺术家们明确的生活性指向。最终"江西画派"作为子集存在于社会总和中的这个文人群体,通过委婉的艺术创作小心地隐藏了自己的现实身份焦虑,并且通过有意识的结交和诗画结社活动成功塑造了这个略带"距离感"的入世型画派形象。  相似文献   
223.
民国时期在回族知识界、政界引起的“回族”“回教”争论持续数十年,究其原因,表现在:对回族构成问题认识迥异;民国初期,少数民族是否为中华民族成员,尚未明确;学界对回族、回教、伊斯兰教等概念认识模糊。  相似文献   
224.
从流散批评视角出发,对奈保尔早期成功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进行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先天的文化断奶以及后天的寻根失败,揭示出因殖民统治而产生的"流散他者"在面对文化身份缺失的困境中的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225.
虚拟空间是当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份认同是现代性问题的一个热点.文章认为,电子计算机对身份认同影响的研究焦点应当从人与电子计算机之间孤立的、静止的关系转向互动的、融合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过度使用网络等视为病态,而是应当将之看作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固有身份认同的解构、迷失和对新的身份认同的重新追寻的过程.文章针对虚拟空间使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226.
2008年7月中国籍旅日作家杨逸成为日本芥川文学奖首位外国人得主,她的获奖作《时光渗透的早晨》以及其它作品描述了当代在日华人真实的生存状况。杨逸作品语言生硬、结构粗糙、对中国民族文化理解浅显,而要博取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倾向却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的语言应用、对迷信和无知等"中国特色"的有意渲染以及对主人公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立场及行为的描述上。杨逸笔下的人物对日本和中国的态度都充满矛盾,但作者对这一矛盾未做任何解释。杨逸获奖的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27.
作为一种话语表意的实践活动,文学是建构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手段。民族作家文学中民族认同的现象特点突出。阿来小说《格萨尔王》体现出民族认同与文学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中可以生发出一些新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28.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而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通过构建品牌价值—企业软实力模型,可以探讨企业软实力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联系。基于该模型,企业可以从树立远大愿景、构建特色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硬实力以及加大沟通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建立并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29.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主要从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六个方面阐释了教育的无用性.然而,科顿姆并非简单地认为教育是无用的,而是认为人们过多地对教育寄予期望,以教育来改变身份的功利主义目的下是无用的.与此同时,他认为无用性摆脱了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是教育一切价值的来源.要摆脱教育的无用性,必须摆脱身份政治对教育的限制,使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目的性和精神品性,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230.
藏族青年的民族认同随着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民族认同中的情感因素因为文化环境的多元性而进一步强烈,性别、来源地对民族认同的情感因子存在影响,所学学科性质不影响藏族青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藏族青年文化习性中的宗教情感、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三个因素能够联合解释民族认同40.5%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