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9篇 |
免费 | 5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14篇 |
劳动科学 | 48篇 |
民族学 | 87篇 |
人才学 | 140篇 |
人口学 | 186篇 |
丛书文集 | 1111篇 |
理论方法论 | 233篇 |
综合类 | 2044篇 |
社会学 | 403篇 |
统计学 | 2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365篇 |
2011年 | 548篇 |
2010年 | 508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644篇 |
2007年 | 424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51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尤其是欧盟国家成为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对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国家的一大难题.欧盟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正>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时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判断,以全面免除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标志,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改善"民生"问题,处于最基层的乡(镇)政府需要迎接新的挑战,必须从乡镇这一工作平台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新的乡镇行政改革路子,为构建新型乡镇政府而努力。 相似文献
23.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医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的健康。现代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护理模式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针对病人的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和保健指导 ,将患者教育有机地融入了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24.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党和国家把教育置于前所未有重要地位,把科教兴国摆到了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可以说,用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素质,已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厚望. 相似文献
25.
世界人口格局中的中国人口转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50年代以后的中国人口转变与西方传统人口转变有许多不同之处 ,具有自身的特点 ,即转变的迅速性、控制干预性、不彻底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把握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是将我国人口转变进行到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6.
中国的人口转变完成了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 1 998年我国人口一些重要指标所达到的水平 ,并通过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达到相同或相近水平时间的比较 ,判定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在 2 0世纪末已经结束 ,人口增长从低增长走向零增长和人口结构性变动成为调节人口增长势态的主要因素这两个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7.
乔立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5)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把一种新的思想——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到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符合中国实际和21世纪要求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2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因素对家庭行为多样性的影响增强以及家庭行为在社会阶层中的分布向弱势模式变化,家庭结构在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文章从社会分层如何影响家庭结构的形成和家庭结构如何影响社会成就两个方面对中国相关经验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国情境下研究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9.
作为自由主义、个体主义、性解放观念的一种后果,未婚怀孕在中国有增多的趋势。全国性的生育史回顾数据显示1957年以来出生的中国女性中超过两成曾发生未婚怀孕。分队列和年代来看,年轻世代的未婚怀孕更多发,20岁以下女性未婚怀孕比例经历了先升后降,20岁以上女性未婚怀孕迅速增加,平均未婚初孕年龄推迟,多次未婚怀孕明显减少。但与西方第二次人口转变所预期的不同,未婚怀孕在中国仍然有较高的婚姻转化率,近六成"带孕结婚"、近七成婚内生育;与OECD国家相比,中国仍处于非婚生育比例最低的少数国家行列。未婚怀孕多发揭示了"性-婚姻"关系的进一步分离,高婚内生育比例揭示了"婚姻-生育"之间关联并未被打破。"性-婚姻-生育"关系的部分解放既显示了个体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家"文化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约束。人们仍然在遵循或维护着生育和婚姻之间的固有联系,怀孕可以是一种婚前行为、个体行为,但生育仍然是一种婚内行为。未婚同居、未婚怀孕是正式婚姻前的一个次多项选择,成为向结婚和生育过渡的中间形态或过渡形态,而非替代形态。中国女性的婚孕、婚育选择因此呈现出混合了第二次人口转变和传统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马季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1,(1):166-181
中国当代文学阅读层面上的价值认同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新的写作群体、写作方式不断涌现,使固有的理论批评体系遭到撞击、被撕裂,从而导致理论批评不时出现失语现象。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非主流文学在阅读与消费环节中的影响日益增强,这就使得上述问题转化成了新的矛盾——互相不能包容的阅读隔膜。十多年来,网络上产生了海量的小说文本,逐渐形成了二十多种类型;本文兼顾时间跨度和创作类型,遴选了十年中不同类型的十部佳作,并针对它们区别于纸质媒体的艺术审美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