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0篇
理论方法论   103篇
综合类   1076篇
社会学   13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新品速递     
《家庭科技》2010,(4):39-40
书灯 这个灯带有感应装置,当把看了一半的书盖到灯上就会关灯,把书拿起再读时则亮起,和读书的体验完美契合。把它当作床头灯,可以每天都会提醒你读书。  相似文献   
942.
"让我们把目光从美洲转向亚洲。我们不能不谈中国。"幽灵说。"我最近去过中国。"我告诉幽灵,"他们边进行建设边对制度进行修补。这种制度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字。也许最好的称谓是市场社会主义,在这种制度下,尽管在某些重要的支柱产业引入  相似文献   
943.
西方身体理论在中国身体研究中遍地开花,作为身体研究重要一支的身体人类学,在国内学术界几乎处于空白地带,断言中国的身体人类学命题还为时过早,本文探讨的是中国的身体研究现状及其是否具有人类学转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44.
945.
[摘要]郭沫若从个性主义文学阵营转向革命浪漫主义的“革命文学”阵营,有其逻辑的必然性。导致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传统文化观念、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精神和“新国家主义”意识以及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郭沫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渐变到遽变,由服膺到信仰,最终转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946.
电能计量装置是电贸易结算的重要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其防窃电性能很有必要,但通过改造提升其防窃电性能的同时还应注意采取措施提升其计量准确性能和安全可靠计量性能,以整体提高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  相似文献   
947.
"知识"历来被人们视为认识目标和成就的标识,并因此构成了传统认识论的主题。然而,以之为主题的传统认识论却没有为其生成和确证提供令人信服的说明,而且,其概念本身也存在着模糊性、狭隘性和实践价值关涉的缺失等问题,并因此而动摇和瓦解了其地位的合法性。基于对"知识"困境及其背后的本体论、认识论框架的反思和批判,N.古德曼和C.Z.埃尔金建议用范围更加宽泛、实用性更强也更符合认知实践的"理解"来替代"知识",这样不仅在"构造主义"语境中实现了对"认识"本身及其目标和成就的重构,而且也因为对认识论主题的重置而肇始了从"知识"到"理解"的认识论转向。  相似文献   
948.
赵毅衡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叙事学与符号学家,曾长期旅居英国,为中外文学关系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访谈中,他以《远游的诗神》和《对岸的诱惑》为例,分享了诗意化学术写作的缘起与经验。此外,访谈围绕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形式论在中国兴起和发展的基本脉络,阐明了“形式-文化论”诗学的内涵和指向。并且通过图绘符号泛化的文化语境,介绍“广义符号学”的学科构想及其应用前景,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符号转向”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949.
950.
常海燕 《社会工作》2013,(2):143-148
本论文作为《首届中一美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讨会》分论坛之一“文化竞争力: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实践”的会议综述。我国医务社工的研究与实践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而美国医务社会工作经历了从单纯的生物一医学模式到医学一心理一社会结合的“全人照顾”的转变,不但在实务技巧与方法上更加细致化、多样化,而且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还表现出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新导向。本文正是在会议内容的基础上探讨这一新动向的内在原因与社会动因。欧美相对完善的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经验和发展趋向,无疑能够为中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研究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