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0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1560篇
劳动科学   108篇
民族学   413篇
人才学   265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3884篇
理论方法论   749篇
综合类   10447篇
社会学   1519篇
统计学   36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187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377篇
  2010年   1326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830篇
  2007年   1337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962篇
  2004年   835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创新、转换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化是关于天人之道也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揭示和展示.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能够维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必须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创新,转换和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刘青 《殷都学刊》2001,(1):23-26
甲骨文句型中最有特色的句型是祭祀动词句.从表面上看,祭祀动词句句型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但在复杂的表层结构背后,却是异常简单的深层语义模式.从深层的逻辑结构向表层的语言结构转换时,无外乎经过增删、移位、替换等程序.  相似文献   
993.
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下游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并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南京必须构建城市群式的大都市圈,才能加强其超越省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本文着重从都市圈的空间区位和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南京大都市圈的重点投资产业和空间发展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94.
9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以一种核心科技的形式向各个传统行业渗透 ,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的图景 ,网络社会正在形成。在这种背景下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在经历一场快速且全方位的变革。本文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出发 ,前瞻性地探讨了互联网对城市家庭功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经济功能的现实和潜在影响 ,指出了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家庭生产功能的复归及其意义 ,以及家庭消费功能在网络环境下的演变和出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下游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并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南京必须构建城市群式的大都市圈,才能加强其超越省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本文着重从都市圈的空间区位和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南京大都市圈的重点投资产业和空间发展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96.
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萨满面具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和特殊的表意符号 ,反映着信仰萨满教的北方民族的信仰、禁忌、思维心理和审美意识。本文论述了萨满面具所具有的神象征、通灵媒介、隐己屏障、赐福灵物和护魂盔甲等多重功能 ;并以傩文化为参照系 ,阐述了萨满面具的特征 ,揭示了我国萨满面具文化和傩戏面具文化迥然不同的历史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997.
大石铲遗存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石铲是广西西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这种形体硕大、造型美观、形制独特、结构合理、制作精致的大石铲 ,起源于前期的有肩石斧 ,是当地的骆越先民为适应原始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发明制作的一种生产工具 ,反映了当时耕作方法的进步 ,它开创了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及影响深远的壮族早期“那”文化 (即稻作文化 )的先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祀祭仪式的需要 ,有一部分巨型石铲演变成专用于祭祀以求农业与生育丰产的礼器。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38%,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98年以后,国家先后在这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当生态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相结合,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才有可持续性。只有对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所有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并发展新的生态经济部门,在这里建立生态经济系统,才能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把高等学校推向了社会的中心地位 ,同时带来了新的生机。高校人才集聚 ,应成为知识经济的策源地 ,这就要求高校发挥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功能 ,综合研究的学术功能 ,教学研究的学术功能 ,应用研究的学术功能 ,高校自身发展研究的学术功能 ,才能够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00.
艾青诗歌营造了描述性、比喻性、通感性、象征性等意象;其意象组合有平行式、叠映式、辐射式等形式;艾青在其诗歌中实现了意象转换;正因如此,艾青诗歌构筑成一个有机的意象艺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