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20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855篇
社会学   174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参照体选择在分配公平、薪酬满意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以往研究多是关注焦点对象与参照体在薪酬上的数量差异。本文认为,参照体"数量差异"并不能完整表征参照体的效应,为此提出了"信息知晓度"、"判断关联性"、"比较频率"、"数量差异"等四类表征,在理论基础上构造路径模型与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信息知晓度、判断关联性正向影响特定参照体的比较频率;数量差异正向影响分配公平、薪酬水平满意,比较频率负向影响分配公平、薪酬水平满意。通过三种研究路径的比较研究证实,自我生活成本等七类参照体相对重要。未来亟需就参照体选择的相关机制在纵贯上、在不同的组织情境下及考虑个体差异等方面予以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52.
通过中国儒家和西方经济价值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儒家以“义一利”为价值结构模型,西方以“财富”为价值结构模型。儒家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义体利用”,表现方式是:强国的道义在于顺天时、尽地利、忠人和;安国的道义在于民朴民富;治国的道义在于蓄储俭用。西方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利体义用”,表现方式是:鼓励获取财富、财富规则和财富责任。儒家“义一利”价值结构与西方“财富”价值结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评判话语体系,在中国现代“义利共体”的价值结构建构中,儒家价值结构提供着人文精神基础,西方价值结构提供着物质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3.
康俊霞  郭献崇 《学术交流》2012,(Z1):117-118
1.引言随着近年来交互式娱乐、虚拟现实、数字媒体处理及运动仿真等多个领域和技术的兴起,在计算机辅助美术动画设计和制作方面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方法。计算机角色动画技术随着电脑硬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和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计算机群体动画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Amkraut等人于2009年  相似文献   
54.
正国际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国际行为体组成的有机整体。在其内部,行为体基于一定的权力格局确定彼此之间的基本关系,并有相应的规则来保障这种关系。通常情况下,规则包括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体系内部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和依附等。在国际关系史上,出现过多种形式的国际体系,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和朝贡体系。这三类国际体系原本都是地区性的国际体系,后来有些向外扩展,有些则保持其地区性。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署,在欧洲确立了  相似文献   
55.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主要由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发育的微相类型包括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及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它们在纵横向上表现出多次复合,多次叠加的特征,且各微相的界限和单砂层的界限并不一致;所有这些微相在垂向上的沉积序列可分为均一型、垂向减小型和垂向增大型三类;此外,该区三角洲体系沉积物源主要由河流从西北方向搬运而来,属高建设性的河控型三角洲,其平面呈朵状向东南方或南方延伸,其微相模式的特点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位于中心,其他微相分布在它们的外缘。  相似文献   
56.
中国政治传统中积累了深厚的立国智慧,注重统一、安定之后的政教重建。古典革命本身意味着社会政治风化的向善提升、最终指向政治共同体精神的教化变迁。更化就代表了政治体致力于善治的文明化转变。儒家传统对于更化有全盘复古和与时损益两种激缓进路,渐进调适论在历史中更显出实践稳健性。政治更化着眼于立国构造中政治精英群体的养成,以此影响立国精神与政治权力再分配,体现出兼顾政治信念与宪制结构的治体论意识。文教振兴因此有其宪制蕴涵。更化立国的政治技艺,避免全盘复古的激进变法冲动,也避免将政治转型急切聚焦于政体制度的大规模改变。这是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变迁的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57.
58.
对于杨万里诗歌的思想内容,诗评家们多认为其“琐屑”“浅俗”,但不可忽视的是杨万里主盟南宋文坛,其诗歌中的风诗传统、屈骚情怀表现得亦较为明显。杨诗的“风骚”精神突出表现为与民同命的思想内涵和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杨诗不仅在思想上承继了“风骚”精神,而且在艺术手法的采用上也很贴近。杨诗语言承袭了《国风》的平淡自然风格,抒发感情真挚,同时譬喻运用丰富,尤其是讽喻,批判有力。  相似文献   
59.
一个民族的歌唱习惯与叙事方式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改变都与其文学主体追求新与异的表达方式有关.仫佬族字句歌的产生,字句歌体式与宋词元曲之间存在着形式、韵味、风格上的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仫佬族民间口传在努力寻求本民族文学发展之途径,是其文学自觉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60.
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属性,古人深知历史剧是剧不是史,曲、史自是两体。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地位,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评论者,都认为曲中有史格自高,历史文化内涵和史鉴价值提高了历史剧的体格。对于历史剧的剧体创作,古人清楚知晓历史剧中有实有虚,虽有部分论者反对历史剧过分拘泥史实,但总体而言推重据史实录,显示出史官文化对历史剧创作、评论的巨大影响和古人对历史剧传播历史的承载功能的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