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735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297篇
人才学   157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2001篇
理论方法论   403篇
综合类   3748篇
社会学   601篇
统计学   22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845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金树仁主新后,在开发西北思潮的影响下,国人再次关注新疆并重视其研究,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开发西北的呼声陡然高涨,新疆因其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引起了更多国人的格外关注。本文从时人对新疆认知的特点,如认知的主体、认知的途径、认知的范围、认知的程度、认知的目的、认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2.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3.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特别是铁器牛耕的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激烈变化,中国古代社会逐渐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形态亦随之产生重大变革。本文试图追寻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的历程,以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4.
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辉 《船山学刊》2003,(2):82-84,158
道家对先秦楚辞的产生和历史地位的形成有过重大的影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家为楚辞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材料,二是道家对楚辞的批评和褒扬极大地扩大了楚辞的影响,从而奠定了楚辞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5.
《淮南子》兼综儒墨道法阴阳诸家,却以“道”为归,故其自然观在与先秦道家思想一脉相承的同时,又明显具有理论的独创性。它一方面向我们敞开了一个万事万物各适其性、和谐流转的世界图景与生活画卷,另一方面,它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又证成了精神之维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为人类立足于自己的感性实践活动来追问存在的方式与意义提供了新的认识之维。  相似文献   
76.
唐宋时期,佛教神灵毗沙门天王护城保民的特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在其流行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保护城池的重要神灵。随着它在民众中盛行程度的增强,其所具有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掌控生死、消灾去病到驱除鬼魅、送子迎福无所不能。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佛教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化、世俗化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与毗沙门天王的原始身份以及当时北方城市战乱频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7.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党处于秘密状态和分散游击战争条件下,发展组织力量、密切上下级领导关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的需要.作为上级党组织了解下情、对下级党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的一种领导方式,巡视制度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在英人占据香港的150多年间,香港地区报刊法制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本文介绍了这些转折的背景和内容,并分析了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王船山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十七世纪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0.
教育戏剧是戏剧与教育两大领域相互交融的结果,它既借鉴了传统舞台戏剧的艺术特征,也注重戏剧在教育实践中所能发挥出的美育功能,因此,教育戏剧既拓展了戏剧的社会性功能,又延伸和改造了传统戏剧的艺术特征。汉斯·蒂斯·雷曼根据各个时期戏剧的艺术特征创造性地将世界戏剧的整个发展过程划分为:前戏剧剧场时期、戏剧剧场时期、后戏剧剧场时期,教育戏剧的艺术特征在汉斯·蒂斯·雷曼的各个时期均有它的映照,并且教育戏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拓展了戏剧既有的特征,并深化了戏剧心灵升华、人格整合、公众联结三大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