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7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871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进退去留,人所难免。本来是常理常规,但往往引起思想波动,年复一年,同类的问题反复出现。对此,要积极地教育引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需要学点辩证法,走出认识误区。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属于优秀不优势。在部队中,不优  相似文献   
952.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分析"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思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53.
郑震 《广东社会科学》2022,(3):197-208+288
尽管想象并非一个被广泛使用和讨论的社会学概念,但是在社会学思想中并不缺乏隐含的想象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中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与反思,我们发展出一种想象概念的形式化模型。想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社会表象的创造性的过程及其结果,它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其存在的根源是社会经验世界的不明晰和不确定的特征,它既可能包含着错觉与暴力,也可能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期望,而它自身的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一种创造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954.
拉布里奥拉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集中体现在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分析方法的探究上。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55.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辩证法,《资本论》对这种倒立辩证法进行了实在性的倒转,其重要表现就是资本辩证法的四重时间化展开。第一,马克思将具体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形成方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中抽象的主体形成方式与运动方向;第二,马克思将抽象劳动时间作为资本的实体内容,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内容和动力的非实在性;第三,马克思将自然时间作为资本运动的组成要素和展开形式,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历程的非实在性;第四,马克思将同时性作为资本运动的存在前提和动力基础,倒转了黑格尔辩证法主体与动力的非现实性。从时间的角度研究《资本论》的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倒转,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助于凸显马克思的时间哲学、辩证法思想在思想史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56.
英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的研究成为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有活力和争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并且形成了辩证法的五种解释模式,涌现出一系列观点新颖的研究成果。英美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探索三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辩证法有什么意义?如何在实际中应用马克思的辩证方法?英美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重新探讨这些问题:一是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本人所应用的辩证法;二是追根溯源,回到辩证法的源头,重新审视黑格尔的辩证法;三是寻求解释辩证法的新视角,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考察辩证法。  相似文献   
957.
老子的“道”在学理上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含义:“无”之“道”,“有”与“一”之“道”,“纪”之“道”。老子的“道”并不仅仅是关于宇宙起源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范畴,更主要的是预设了“自然规定性”的“法则”。关于宇宙世界本体的“自然”之“道”、关于宇宙世界存在的“自然”法则和“道”之彰显的自然之“德”的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的关于人类世界的顺从自然、效法自然和善待自然的伦理思想,构成了老子完整的自然伦理思想的逻辑体系。在“道”与“德”辩证理性的逻辑架构下,在从人类回溯到自然、从自然推演人事的双重方法论向度上,老子的自然伦理思想充满了“文化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958.
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日益丧失内在的超越性而处于外在的知性对立中.辩证法作为人对自身生命本性和生活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辩证觉解,它以内在超越而实现的对知性对立的拆解以及所敞开的批判性的人生态度,对当代人超越存在的焦虑,获得存在的勇气具有解放性的意义和价值.挺立内在超越的完整性的精神生活,获得内在超越且和谐从容的精神境界,成为当代辩证法的人文旨趣和思想任务.  相似文献   
959.
辩证法就其本真意义来讲,它不是“客观规律学”,它的本质、内容、形式和对立面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些东西。它是属于主观世界,是自由研究与批判思维的艺术与方法。它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它的形式是对话与辩驳。它的敌人是独断论与诡辩。它的内容是无穷的丰富与具体。在任何哲学思维的领域,它都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和排除谬误的强大武器。然而辨证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命运坎坷,这种情况有着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着特定时代之文化、政治背景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辩证法是在自由民主文化中产生和成长,相生相伴,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主生而辩证法长,民主衰而辩证法亡。正是由于我们当前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革命与批判意义上的辩证法本质才得以还原。  相似文献   
960.
辩证法是唯一符合哲学本性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作为异质于日常意识、经验科学、形式逻辑等的思维方式是惟一符合哲学本性的思维方式。辩证法作为无限性思维超越有限知性思维方式切中哲学本质,满足人“形而上学的本能”诉求;辩证法把由知性范畴引起的理性世界的矛盾视作思维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即是把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既区别又联系起来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在一个倡导哲学“对话”的当代实践主题氛围中,辩证法是时代精神变化的理论自觉,它内在地要求一种新的辩证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