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广西防城峒中口岸曾经是被称为"三不要地"的断裂地带,现在已开始建设国家一类口岸,这一过程并非国家单向权力主导,而是边民互市意志形塑的结果。这种互市传统看似背离了历代王朝主观的治边策略,却暗含着与世界的长久联系,呈现出边疆特有的自反性特征,从而揭示了边疆发展的内在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始终遵循以边民利益最优化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越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原本居住于同一区域的有历史渊源的边民群体由于国界线的明确划分而归属于不同的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两国边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国家归属意识.但边民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总是与具体而实际的民族利益的情感相联结在一起,它不可能离开国家语境而单独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在国家制度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边民权益的获取和传统表达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精神,以纪念1956年12月16~17日在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大联欢"50周年为契机,对这次大联欢所展现出来的"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其对促进中缅友好关系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中的积极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中缅"胞波情谊",建设中缅"和谐边疆"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的时代,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仰赖于骑兵的作战能力。马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为各割据政权孜孜以求,马通过各种方式在各政权间互相传播和转移,这种转移主要有互市、赐赠、贡献、战争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宋材料为主考察了与榷场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法律内容:交易违禁货物的处罚;谋私利、经营不当等经济违法行为;维护外交关系、查禁和派出间谍、保护榷场等带有政治意味的法规。尽管与榷场相关的法律形式和内容均多种多样,但其中心目的均是在维护基本贸易的同时削弱对方,这充分体现了榷场“敌国互市之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皇太极后金政权时期以及清朝初年,因地利之便,女真(满洲)人与邻境的朝鲜王朝于图们江地区开设了会宁、庆源边境贸易。互市边贸的开展,对后金(清)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东北边防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朝鲜而言,互市边贸则推动了朝鲜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朝鲜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成长。因而,后金(清)与朝鲜之间的互市边贸,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8,(24):F0002-F0002,1
龙州,一座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边境商贸名城,位于祖国的南疆。在桂西南隅左江的源头,处于大青山和苗岭山脉地带,与越南山水相依,边境线总长184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8万。境内有一个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有一个国家二类口岸科甲口岸,有水口、科甲、那花、布局等4个边民互市点,是我国通向东盟国家的主要陆路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近几年来云南边境贸易在边民互市、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方面迅速发展的现状,阐述了云南边贸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缘、族缘。悠久历史等优势,指出并分析了制约云南边贸扩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展和扩大云南边境贸易、促进对外开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边境地区是中国与沿线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与演进中所形成的跨国民族性质乃是其基本人文特征。因此,着眼于双边民族的互动交往交流,推进边境区域、跨国民族等研究融入世界民族视野,以满足新时代要求,是民族学人类学面对的主要议题。基于现实考量、学术反思与田野分析,认为在中越边境地区,越南边民的生活、节俗等入境消费习性与跨国熟人关系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其实质是“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映,是国家之间睦邻友好、跨国民族和谐互动的基本表现。在新时代,应不断从理念上创新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期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贡献出真正的学科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