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关于回鹘与唐朝的绢马互市,学界研究不少,但多致力于民族关系与马价绢价格的高低,而很少关注绢马互市背后所掩盖的实质问题。回鹘马价常常要高出普通价格的2~3倍,甚至以次充好,将病马、死马都输入唐朝,而当时唐朝尽管财政拮据,且也不需要那么多马,但依然慷慨解囊,如数付绢,这些已经超出了贸易应遵循的各取所需原则。究其实,互市的本质应不在于贸易自身,而在于唐朝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对回鹘施行羁縻,以对抗吐蕃。漠北地区气候寒冷,居民多经营牧业,不适宜穿戴丝绸,且漠北人口少,不超过30万,而每年要通过绢马互市从唐朝易回大量的绢,有时一年即多达50余万匹,这些巨量绢除了少数自用外,多数都由回鹘及粟特摩尼僧倒卖了,有的以高价卖于周边民族,有的通过"参天可汗道"和"回鹘路"售往西域,有的则通过长安西市或洛阳某场所转卖给唐人或当地的胡商了。粟特摩尼僧借回鹘之力以攫取唐朝的绢匹,转手倒卖以牟取暴利,这应是唐与回鹘绢马互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2.
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政府与右翼蒙古首领俺答汗达成了著名的“隆庆和议”,自此结束了明初以来长达两百多年的对争局面。之后双方的“通贡互市”,更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了蒙汉两族人民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在蒙汉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土地可以满足人类衣食足行的基本需求,基于土地创造的农业收入是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来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运动却将农业人口与土地分离,由此引发许多矛盾。本文以广西一个边境村庄的征地行为为线索,探索村民之间、村庄内部秩序以及村民与政府三组关系在征地前后的变化,以此说明基于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人心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24.
西海蒙古是蒙古的一部分,明朝中期逐渐由蒙古高原移居到西海。他们为了获得生活必须品,多次向明朝求贡,但都遭到拒绝。隆庆年间明蒙议和后,西海蒙古获得了与明朝互市的权利。  相似文献   
25.
"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勒 《中国藏学》2002,(3):59-64
"茶马古道"是一条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它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可低估.它在历史上不仅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历代中央王朝通过"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更加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今天,"茶马古道"无论在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因此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6.
社会互动是边民惯常性的行为表达。血缘、族群记忆及国家关系造就了边民社会互动的主体内容,边民有序的社会互动有助于国家治边意志的实现,而边民无序的社会互动行为则直接背离着民族国家的治边行为。在滇越边民区域性的社会交往互动中,文化诉求感的满足是传统时期边民社会互动的关键性需求,然而经时间改造,物质利益的满足逐渐上升并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滇越边民社会互动行为的核心要素。民族国家只有基于边民生活实际,合理性设计并施行制度,以迎合边民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性需求,进而在边民意识中形塑极具象征力的民族国家形象,才能从根本上使边民产生并长期拥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7.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简称"边部").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创办了多个小学,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对当地儿童及一般民众施以教育服务.根据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民族习俗,边部采用了一套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与教会在其它地区所办教育不同的特点.边部在彝羌藏地区开办教育虽遇到教员的缺乏、经费短拙等困难,但在提高边民知识文化、移风易俗等方面,成绩卓著,对推进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四川藏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建置,到了唐宋时期,对四川藏区的建置有了巨大的发展,设立了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州制度,与吐蕃关系十分密切,双方时战时和。为了加强羁縻统治和维系同藏族各部落的友好关系,宋朝还通过“茶马互市”密切了藏区同中原的政治联系,并使之接受宋朝的松散统治  相似文献   
29.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一条贯穿滇、川、藏等省(区)的马帮运输古驿道。在过去的岁月中,它曾是社会交往、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和传承精神文明的载体。鹤庆商帮通过多年在茶马古道上的拼搏,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促进了鹤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明朝中后期 ,蒙古鞑靼部征服了瓦剌各部强大起来 ,这对于边防空虚、军备废弛的明朝来说无疑是新的威胁。明朝廷针对鞑靼部的频繁侵扰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诸如增兵实边、围城筑墙的积极防御和剿抚并举的灵活策略。然而 ,明朝在实施这些对蒙政策的过程中 ,历经坎坷。从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到隆庆初年的“俺答封贡”,直至万历时期数十年明蒙封贡互市的形成 ,无一不反映出明朝廷从失误、调整、再调整直至顺应时势 ,制定出了符合明蒙双方利益的可行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