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父系文化在人类自存与存种方式的选择上异化了女性的性与生育的自然属性,从而泯灭了其主体性,这一过程蕴含着文化悻论;先进的制度文化使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复归,然而文化堕距、文化示范作用又使女性主体人格的展示步履维艰;社会现代化将造成女性人格的丰富性、性别角色的转型等现代性衍化。  相似文献   
12.
迁徙自由具有基本人权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解决其它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理应入宪。迁徙自由在实现途径上权利赋予与制度保障应衔接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起 ,到 1 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 ,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 ,就是那种迁徙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骆琳玲 《老友》2016,(4):24
篱旁菊绽,又把萱堂念。犹记得,攻书卷。端汤还问暖,殷切勤研砚。情万缕,三迁孟母金石篆。展翅雏鹰远,独守孤巢畔。书锦帕,鱼雁唤。匆匆骑鹤去,儿女悲无限。心依恋,祈求来世承温婉。  相似文献   
15.
元末明初,沙州地区处于元朝察合台系后裔的统辖之下。洪武、永乐之间,蒙古在沙州地区的统治可能发生过明显断裂,新崛起的困即来家族归附明朝,成为沙州卫。然沙州卫实际存在的时间只有40余年。沙州卫内外矛盾的发展撕裂了统治集团,促使其被迫迁居内地,沙州卫实际废置。沙州卫降人先后经过甘肃河西走廊南山、山东东昌、南直隶,其记载最终消失于两广地区,是明代各类内迁案例中,迁徙次数最多、迁徙路线最远的一个。这一多次迁徙行为与明朝日趋保守的对内迁民族态度和政策改易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原沙州卫降人群体屡次离散,逐渐融入内地社会之中。在明代内迁民族研究中,涉及中国南方不多,但借助沙州卫降人内迁线索可以勾连穿索其他南方内迁民族信息,充实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输作"在简文中亦被称为"输"或"论输某处作",是秦王朝通常配合"完城旦舂"等刑罚所使用的一种处罚方式。其惩罚特征有二:其一是远距离调动,异地服刑;其二是到达目的地后的"苦作",且不得赦免。"输作"主要针对那些对秦王朝统治秩序构成潜在威胁的人,如主张合纵反秦者、反秦活动的参加者以及挑战统治秩序的"悍"者。据现有资料已知的"输"目的地有巴蜀以及设置在洞庭"难亡"之处的一些"恒迁所"。管理方面,在连坐的基础上实行购赏制度,鼓励互相监视与告发。  相似文献   
17.
考析《天问》中屈原所问之本意,或当指楚文王时之事。盖"大鸟"之谓,当是指文中所言"此大鹏鶵也",大鹏"羽堕如雪,血洒如雨",因是而鸣,而又疑"丧"乃"葬"之讹(丧、葬同属阳部,或因音近而讹)。盖大鹏广数十里,其体硕大,不知何处可葬。王子乔仙化之事,在先秦典籍中鲜见,至汉代以后,则流俗怪说,陡然兴起。溯其上源,盖在秦汉方士盛行之际,至蔡邕之时,备受推崇,而后遂窜入道家神仙的体系。而从王子乔迁变的论述中,亦可知《远游》篇在很大程度上或非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18.
李义山的《无题》诗,历来论者众多,解说纷纭。由于典事与"本事"相融,而致虚实相生,朦胧无定。这首《无题》诗,应主要是一首思念情妻之作。在诗中,作者并非一贯以男性为抒情主人公的立场,有时甚至以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和抒发其情,更增加了义山诗的朦胧性。这种创作心理和审视角度的迁变,也引起了对此诗一些不确定的新解,很有必要提出并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演迁问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随之而来的争论是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的动力与机制是否来源于传统时代向近代的转移?在社会演迁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官方主导还是民间主导?传统社会形成的地域性在近代社会演迁中是否仍起作用?对近年来关于上述问题研究的简述与反思必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抗战时期四川高等教育因众多高校的内迁而得到飞速发展,扩大了各校办学规模,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繁荣了学术研究,得出了本地高校和迁入高校的共同发展对四川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文明进程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